對學生提出個人衛生要求,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以增進學生的身體健康,並保證公共衛生。

  1979年12月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衛生部共同公佈試行《中小學衛生工作暫行規定(草案)》,要求“積極開展衛生宣傳教育,樹立以衛生為光榮,不衛生為恥辱的新風尚,教育學生養成‘五要’、‘六不’的個人衛生習慣”。“五要”是:要定時作息,要睡前刷牙,要勤換衣服勤洗澡,要勤剪指甲,要勤理髮。“六不”是:不喝生水,不吃不潔食物,不吸煙煙,不用公共毛巾、茶杯,不亂扔紙屑,不隨地吐痰。這是對中小學生個人衛生的基本要求。另外,對小學生還要求保護視力,遵守生活制度;對中學生還要求註意青春期的衛生。

  培養學生個人良好的衛生習慣,要加強衛生知識教育。教師要用上課、晨會、班會、少先隊和少年紅十字活動,以及電化教育等不同形式對學生進行個人衛生教育。對小學低年級學生要進行晨間衛生檢查。晨間衛生檢查一般應註意:①檢查學生個人衛生情況。包括頭、手、臉、服裝的衛生,以及遵守公共衛生要求的情況。②檢查學生個人衛生用品,包括水杯、手帕等。③觀察學生是否有病容,尤其在傳染病流行季節,要註意觀察學生是否有傳染病癥候。④講授衛生知識。

小學生在做眼保健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