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於1919年,前身是協和醫學校,1906年由美、英兩國的六個教會團體合辦,校址在北京。1915年由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駐華的中華醫學基金會接辦,定名為私立北平協和醫學院。1930年學院獲中國政府教育部認可立案。學院組織共分兩部分:醫學院及教學醫院(協和醫院,醫院的醫師由學院教員兼任);護士學校。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醫學院、醫院和護士學校相繼停辦,1947年醫學院複校。醫學院設醫本科,五年制。學院設有解剖學系、生物化學系、生理學系、藥物學系、病理學系系、細菌學免疫學系、內科學系、小兒科、皮膚科、梅毒科、神經精神病科、外科學系、產科學系、眼科學系、放射學系、公共衛生學系及一個中文部。共有教授、教員等100多人。學院用英語教學。第一學年至第四學年開設解剖學、生理學、生物化學、細菌學、寄生蟲學、病理學、藥物學、病理臨診討論、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腦系學、眼科學、耳鼻喉科學、放射學、公共衛生、法醫學等課程,第五學年到內科、外科、婦產科或基礎醫學的實驗室實習一年。醫本科的學生來源有二:一是在指定的大學〔共12所:嶺南大學(廣州)、協和大學(福建)、聖約翰大學(上海)、滬江大學(上海)、東吳大學(蘇州)、金陵女子大學(南京)、東南大學(南京)、齊魯大學(濟南)、南開大學(天津)、燕京大學(北京)、雅禮大學(長沙)等,多數是教會設立的大學〕修畢醫預科課程(一般需要三年),經證明成績優良並經入學考試進入醫本科;二是大學畢業經入學考試進入醫本科。凡來自指定大學修畢醫學預科課程,在本科修完一年成績及格者,由原校授予理學士學位。本科畢業後授予醫學博士學位。1924~1957年,本科生共畢業556人。此外還招收研究生、實習生,分科研習。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由中央人民政府接管,更名中國協和醫學院。1957年並入中國醫學科學院。1959年經國務院批準,在原協和醫學院基礎上成立中國醫科大學,1979年改名中國首都醫科大學。

原協和醫學院教學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