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清代畫傢。字石穀,號耕煙散人、劍門樵客、烏目山人、清暉老人等,江蘇常熟人。祖上五世均善畫,父王雲客專畫山水,畫風秀雅。王翬自幼受傢庭影響,喜愛繪畫,先拜同裏張珂為師,專摹元代黃公望的山水畫,幾可亂真,青年時一度以此謀生。後受王鑒賞識,被其收為弟子,教他讀書和學習書法。王翬從此精研畫理,大量臨摹古人名作,文思畫藝大進,在畫壇上嶄露頭角名聲日著。後王鑒遠出為官,又將他推薦給王時敏學畫,王時敏觀其畫後驚歎不已,乃盡出所藏供其臨摹學習,並攜他同遊大江南北。王翬翬得到名傢親授,又博覽古人名作和遊歷真山真水,畫藝益臻成熟,名聞海內。康熙三十年(1691)詔畫《康熙南巡圖》,他與弟子楊晉北上京師,越三年而成,得到皇帝玄燁褒獎,題贈“山水清暉”4字,賞賜豐厚,公卿官宦亦多與之來往。玄燁欲給予官職,王翬不受,南歸。傢居20餘載,以作畫為業,從其學畫者甚多,如楊晉、顧昉、蔡嘉、徐政、宋駿業、姚匡等,形成虞山派。與王時敏、王鑒、王原祁合稱為四王,再加吳歷、惲壽平又稱清初六傢。曾孫王玖、亦有畫名,與王昱、王愫、王宸稱為小四王。王翬的山水畫雖以臨古入手,但並非專摹一傢,王維的雪景、李成的寒林、董源的平巒遠渚、巨然的秋山蕭寺、王詵的漁村小雪、米氏父子的雲山煙雨以及元代趙孟慎、黃公望、吳鎮、王蒙、倪瓚的作品,都是他摹繪的對象。他不但於傳統技法有很深的功底,而且他能融會貫通,合眾長於一手,曾說:“以元人筆墨,運宋人丘壑,而澤以唐人氣韻,乃為大成”。但又不完全為成法所束縛,比較註重寫生,曾與惲壽平同登虞山劍門作畫,畫有《虞山十二景圖》。他貫通諸傢,以南宋筆墨,運北宋丘壑,創造出秀潤多姿的風格和面貌。評者以為王翬山水畫格調明快生動,章法多變,渲染得法,富有寫生意趣。同時也指出他用筆刻露,用墨少變化,構圖過於壅塞等缺點。代表作有《寒塘圖》、《秋山蕭寺圖》、《虞山楓林圖》、《秋樹昏鴉圖》等。畫風影響清代。

《虞山楓林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