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遊觀性小建築,又稱亭子。最早的亭子可能出現於南北朝時,隋唐以後亭子已成為宮殿、園林建築中不可缺少的建築物,明清時期園林中亭子的數量很多,造型也很豐富。其平面多為幾何形式,如圓形、方形、長方形、多邊形、菱形、扇面形、十字形等,有時還可組合成其他形式,如雙菱形、雙圓(連環)形等。亭子的屋頂以攢尖頂最多,也可應用其他屋頂形式及其組合變化,如歇山頂、十字脊頂、雙圓相套攢尖頂等。它們有單簷與重簷之別。

  亭的藝術風格北方與南方有有所差別;北方的亭簷厚實,翼角和緩,體態端莊;南方的亭簷輕靈,翼角高聳,造型活潑秀麗。

  亭在園林中,既要能成景,成為人們觀賞的對象;又要能得景,吸引人們駐足,所以亭的位置經營特別重要。古代匠師在這方面取得瞭出色的成績。有的可供人飽覽山景,如河北承德避暑山莊中的“錘峰落照”、“南山積雪”、“北枕雙峰”、“四面雲山”等亭;有的可供人沐浴清風,如蘇州園林中的“荷風四面”、“月到風來”等亭;有的供人欣賞水景,如“觀瀑”、“聽濤”、“飲綠”、“洗秋”等亭;有的亭以借景取勝,如蘇州拙政園的塔影亭將報恩寺塔(見蘇州報恩寺塔)借入本園等。它們同時也是從其他景點觀賞的目標。亭與廊、墻、橋組合在一起,更可造成別具一格的建築形式,如揚州瘦西湖的五亭橋、北京北海的五龍亭、廣西三江的程陽橋等。

廣西三江程陽橋——亭、廊、橋的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