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花部亂彈作品。作者不詳。據1842年成書的楊掌生(蕊珠舊史)《夢華瑣簿》記載,這出戲在19世紀30年代曾在北京三慶部作為大軸戲演出。劇本未見刊刻,現存清末抄本。《四進士》故事見於鼓詞《紫金鐲》,描述明代嘉靖年間,新科進士毛朋、顧讀、田倫、劉題四人曾在雙塔寺焚香結盟,立誓要作清官,違者甘受嚴懲。因河南上蔡縣富室姚廷椿與妻田氏為霸佔傢產、毒死胞弟姚廷梅一案,把他們都牽涉在內。在這四個同年進士中,言行不悖、不違初衷的隻有毛朋一人。作品頌揚他清正廉明的品格,並並通過其他三個進士的言行,對於封建官場相互勾結、賄賂公行等種種黑暗現象,作瞭有力的揭露和抨擊。劇中真正的主要人物是退職刑房書吏宋士傑,全劇的精彩部分,也是從宋士傑登場後開始的。他路見不平,見義勇為,保護被害者的妻子楊素貞免遭流氓凌辱,進而與顧讀等貪官污吏進行瞭頑強的鬥爭。在公堂上的三次較量,逐步地多方面地揭示出他諳習官場、老辣幹練、矜才使氣、倔強而富有風趣,正直中又帶某些狡黠的品質。在戲曲人物畫廊中,宋士傑是一個塑造得非常生動、深刻和富有特色的藝術形象。《四進士》是皮簧名劇。徽劇、漢劇、京劇、湘劇、桂劇、川劇、滇劇等均有演出,也流傳於同州梆子、晉劇、豫劇等梆子劇種。它原來是以毛朋為主角,隨著劇作和表演藝術的充實和發展,宋士傑在劇中的地位就更為突出。清末,漢劇演出即已采用《宋士傑》的劇名,並成為餘洪元的表演代表作之一。近半個世紀以來,京劇演員周信芳、馬連良都擅演此劇,並攝制瞭周信芳主演的舞臺藝術片《宋士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