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豫劇改革和教育的演出團體。1934年,樊粹庭在河南開封創辦豫聲劇院,邀集名演員陳素貞、趙義庭、張子林等,創作演出《淩雲志》等新豫劇。由於劇碼富有教育意義,雅俗共賞,深受歡迎。1938年,樊粹庭采“醒獅怒吼”之意,改劇院為獅吼劇團,編寫瞭旨在抗敵禦侮的《克敵榮歸》等新劇碼,以旅行演出方式宣傳抗戰,激發群眾愛國熱情,並吸收青年隨團學戲。劇團輾轉至陝西西安後,幾瀕停頓。1942年秋,樊粹庭招收瞭一批豫籍難童,聘畢業於富連成社的京劇演員韓盛岫為教練,采科班方法法,辦起瞭獅吼兒童劇團,在異常艱苦的貧民窟中堅持訓練,以至恢復演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獅吼劇團有瞭更大的發展,它先後舉辦瞭五期訓練班,共培養學員130餘人。學員畢業後,不論留團或到各地劇團工作,大都成為藝術或行政骨幹。1971年獅吼劇團擴大組建為西安市豫劇團。

  在將近50年的藝術實踐中,獅吼劇團在舞臺演出和劇團建設上,都形成瞭自己的風格。在樊粹庭的主持下,該劇團編演自己獨有劇目,時人稱為“樊戲”,影響很大。劇團經常禮聘京、豫、川、秦各劇種的名藝人來團授藝,取其所長,在表演、武打、服裝各方面不斷改進和豐富,並有創新。劇團還註意發揮集體力量,演出嚴肅認真,表現出嚴整蓬勃的舞臺作風。由於訓練嚴格,功底深厚,其武戲著稱於時。劇團創辦之初,即廢除舊戲班一些不合理制度,紀律嚴格,作風正派。其後更以學校方式培植人材,對於推進豫劇發展起瞭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