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主要曲種之一。流行於紹興、寧波、杭州地區。相傳起源於明末清初。當時的演唱者多化裝為乞丐,沿街說唱一些宣揚神道、勸人為善的曲詞。一般由二人組成一檔,一人主唱,持串起銅錢的竹板敲擊兩臂、肚、胸、兩腿以為節拍,另一人幫腔接調。後來,逐漸發展成為說唱新聞,有說、有唱、有表演,改用三翹板擊節,另有四胡伴奏。由於唱腔流暢、婉轉動聽,善於敘事,也宜抒情,生動風趣,通俗易懂,特別為農民群眾所喜愛,成為農閒時的一種文藝活動。同時,也出現瞭一些著名的職業藝人。流傳的曲目有有《珍珠塔》、《何文秀》、《鬧稽山》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紹興蓮花落在音樂唱腔上有所改革和發展,增加瞭琵琶、阮、揚琴、二胡等樂器伴奏,並新編瞭不少曲目,如《血淚蕩》、《夜搶李秀英》、《徐文長三氣竇太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