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學傢、哲學傢。字子衡,號浚川。蘭封(今河南蘭考)人。弘治十五年(1502)進士。初為翰林院庶起士,後改兵科給事中。以言事貶判亳州,不久改高淳知縣。又召為監察禦史,巡按陝西。因得罪鎮守中官被誣下獄,貶謫贛榆縣丞。後歷任甯國知縣、松江府同知、四川僉事、山東提學副使、右佈政使、兵部侍郎、右副都禦史,加兵部尚書,官至正二品。嘉靖二十年(1541),因處理郭勳事不力,革職為民。

  王廷相推崇李夢陽,認為“秦漢以來,掩蔽前賢,牢牢籠百代,獨空同一人”,為復古思潮起瞭推波助瀾的作用。他的五、七言古詩,尚能面對現實。如《西山行》揭露宦官橫行不法的累累罪行,可謂淋漓盡致,“賣官何止金為堂,通賄能令鬼上樹”,“熏天氣焰侔天子,噓之者生啐者死”。《西京篇》諷刺謾求神仙的荒唐舉動,“羨門子晉終不至,蓬壺方丈難相通”,語含鋒芒。他作古詩,喜用排比,如《明月篇》:“此時班姬雙淚垂,此時陳後已心悲”,“空令圓魄入金閨,空令蟾彩照羅幃”,有一些回腸蕩氣的藝術效果。但總的說來,他的詩缺乏剪裁,所以有人譏為粗硬。他的近體詩更為遜色。隻有少數五言絕句尚清新可讀。如“芳樹不自惜,與藤相縈系,歲久藤枝繁,見藤不見樹”(《芳樹》),似別有深意。朱彝尊認為此詩“頗有摩詰風致”。

  著作有《王氏傢藏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