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散文傢、學者。字晉卿。號陶廬老人。河北新城人。光緒十二年(1886)進士。歷任四川等省知縣多年,官至新疆佈政史。在官時為學不輟,文字訓詁之外,尤註意當世有用之學,對新疆圖志、歐西歷史,均有研究。

  王樹柟青年時鑽研詞章,愛好駢儷之文。後於保定蓮池書院結交瞭桐城派代表人物張裕釗、吳汝綸,30歲後悔棄少作,力攻古文。但他對桐城派並不依傍門戶,屈就師承。他服膺陽剛陰柔之說,雖深得義法,但認為文章的變化“塞天地”、“橫古今”,,決非“姝姝焉守一成之跡者所能自振於其間”,對桐城宗派不妄加許可。其文氣骨遒上,意象雄渾,最得力於司馬遷、韓愈、王安石,頗具陽剛之美,一掃桐城脆薄之弊。有時亦取法歸有光,但能脫胎變化,破其局縮,於平淡之中出波瀾,聲情之外有遠韻。他的文章多碑志、墓表、壽序之作,但甚重取義,往往不同世俗。所以在北京文壇異軍突起,聲名頗著。張裕釗、吳汝綸都引為畏友,不視為弟子。其詩亦宗韓愈,雄恣怪瑰,兼有孟郊之淒苦,李賀之警麗。《文莫室詩集》丁亥(1887)自記說:“二十年來,詩凡屢變,然每為詩,必守韓昌黎‘念難須勤追,悔易勿輕踵’二語,不敢以輕率出之。”從戎甘肅以後諸作,益進於渾化。他的最後學術活動是擔任《新城縣志》總纂,完成於1935年,時已85歲高齡。著有《陶廬叢刻》,共數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