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導演。曾與許多著名演員合作演出莎士比亞戲劇。他於1948年即以導演H.易蔔生名劇《野鴨》初露頭角,同年在導演《哈姆雷特》時,使用瞭維多利亞時代的服飾而聲名大振。

  本瑟爾在《哈姆雷特》一劇上所進行的創新更在於使用瞭第一四開本(1603),其中被認為是第四段的獨白在四開本中卻是第三段,因而演出中被本瑟爾從第三幕移至第二幕。這樣,本瑟爾就成功地把哈姆雷特對人類的失望情緒作為一個發展整體表現瞭出來,最後導致戲中戲的一場,王子子由惰性和優柔寡斷轉而采取瞭行動。這一順序要比對開本更合乎邏輯。

  本瑟爾曾於1955年導演瞭《亨利五世》,但因受L.奧立弗主演的同名電影影響,演出不盡如人意。1955年,他還與理查德·伯頓合作演出瞭《奧賽羅》,伯頓既扮演奧賽羅又扮演伊阿古,從而得以成名。1956年,本瑟爾導演瞭《雅典的泰門》,他對該劇的刪節和順序變動使演出成為一出戰士背叛指揮員的悲劇,而不是對於被忘恩負義扭曲瞭仁愛德行的人性研究。

  本瑟爾曾於50~60年代任老維克劇院的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