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文學批評傢。生於牧師傢庭。1904年加入共產黨。早年在坦波夫、彼得堡等地從事黨的工作,曾被流放、囚禁。1911年開始發表小品文和評論文章。革命後在奧德薩、伊凡諾沃—沃茲涅先斯克等地工作,當過《工人邊區報》等刊物編輯。曾任俄共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1921至1927年任蘇聯第一個大型綜合性雜誌《紅色處女地》主編,1923至1927年兼任《探照燈》雜誌主編,同時領導“環”出版社的工作。1925至1928年與托洛茨基反對派有聯繫,因而於1927年被解除《紅色處處女地》主編職務,1928年開除出黨。後脫離反對派,又恢復黨籍。1937年肅反時被清洗,1943年病死。蘇共二十大以後重新恢復名譽。沃朗斯基在任《紅色處女地》主編期間寫過大量評論文章,內容包括文藝理論,作傢、作品評介和文學論爭等。他的主要著作有《在接合處》(1923)、《藝術與生活》(1924)、《文學典型》(1925)、《文學札記》(1926)、《觀察世界的藝術》(1928)和《文學寫照》(1928~1929)等。他維護現實主義和古典文學的傳統,重視文藝的規律和特性,但後來追隨托洛茨基,否定建立無產階級文學的可能性,反對無產階級在藝術領域中的思想領導權,並逐漸陷入唯心主義和柏格森主義,貶低文藝創作中世界觀的作用,片面宣揚“無意識”、“下意識”和“直接印象”等理論。他的錯誤言論在當時一部分蘇聯作傢、特別是“山隘”派作傢中產生瞭不良的影響。他的比較有價值的著作是《文學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