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畫傢。1905年在巴黎秋季沙龍展覽中,與H.馬蒂斯等被人們稱為野獸主義畫傢。馬爾凱在傢鄉波爾多完成瞭中學的學業後,於1890年前往巴黎,入裝飾美術學校。1895年,又入巴黎高等美術學校G.莫羅畫室學習,與同畫室的馬蒂斯結為至交。這種友誼一直保持到晚年。在他們成名之前,曾合作做室內裝飾,為巴黎大皇宮作牆壁的飾帶,以謀生計。馬爾凱的作品從1901年起在獨立沙龍展出,1904年成為秋季沙龍的創始成員之一。

  馬爾凱藝術風格的的形式得益於兩個方面:對傳統藝術的深入研究和理解與敏銳地接受當代美術思潮的影響。盧佛爾宮的豐富遺產曾是他青年時期認真學習的對象。1898~1900年間,他畫的不少裸體人像,反映瞭他的畫風從印象主義向新印象主義點彩法的過渡與轉變。之後,他又和馬蒂斯一樣,把強烈的色彩作為加強視覺語言感染力的重要手段。雖然在90年代末期,馬爾凱即已采用純粹色,但他的性格決定瞭他偏愛沉著的冷色調。就像許多野獸主義畫傢一樣,馬爾凱很快拋棄瞭野獸主義的原則,畫面由明確的構成轉變為追求由明度不同的灰色所造成的豐富空氣感。在冷靜的色調中,可以感覺到運動的節奏和韻律。之後,他的畫面越來越朦朧,尤其在許多雨景和雪景中,這種氣氛更加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