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印地語詩人。生平不詳。他出生在民間藝人(相當我國的說書人)傢庭,本人也是說唱者。阿克巴爾大帝曾叫他充當宮廷詩人,被他拒絕。他雙目失明,一般傳說他天生是盲人,但他的詩中所描寫的景物不是天生的盲人所能描繪的。現在他的名字成為盲人的別名。他早年出傢,對宗教和大神,特別是對毗濕奴大神的化身黑天十分虔誠。據說他的師父叫他歌頌黑天,他就唱詩歌頌黑天的生平,因而被認為是“有形派”崇拜黑天的虔誠詩人的代表。他的作品被祭司當作宗教的讚美詩,其實他有很多詩並不直接宣傳宗教教或單純謳歌大神。他歌唱的不是神性,而是人性;描繪的不是帶靈光的聖像,而是活生生的人的形象;表達的不是抽象的神秘的思想,而是普通人的感情。《蘇爾詩海》是他的詩歌總集,收詩約5,000首。這些詩是他吟唱時由別人記錄的,所以有人認為其中有一部分不是他的作品;也有人認為還有許多遺漏,因為據說他創作的詩有10萬多首。《蘇爾詩海》中的詩長短不一,從三幾行至數十行,有少數在百行以上,最長的有300多行,但一般在10行上下。每首詩都配有曲調。有些人認為《蘇爾詩海》完全是蘇爾達斯的創作,還有些人認為它是梵文文學中的《薄伽梵往世書》的譯本,這兩種看法都不確切。

蘇爾達斯畫像

  《薄伽梵往世書》共分12篇,近1萬5千頌,計3萬餘行,其中第十篇分上下兩章,占全詩四分之一強。《蘇爾詩海》的篇幅和章節也大體相同,但更著重第十篇。從內容看,前者描寫大神毗濕奴24次化身下凡中的20次故事,其中以黑天的故事即第十篇最長。後者因襲瞭毗濕奴歷次下凡的故事,也以黑天的故事為最多,並補充瞭許多情節,增加瞭羅陀這一女主角,這是從梵文詩人勝天的《牧童歌》中繼承下來的。由此可見,《蘇爾詩海》是以《薄伽梵往世書》為藍本加工而成。應該說明,蘇爾達斯不是創作敘事詩,而是基本上以《薄伽梵往世書》所提供的題材來抒發他自己的思想感情,因而他有時對某一內容從各個角度反復詠唱多次,所以從題材來說,《蘇爾詩海》不是創作,而從具體內容來說,詩人是用印地語的伯勒傑方言創作瞭詩。

  《蘇爾詩海》中有的詩頌揚大神的威力,敘述大神化身下凡的目的,宣傳宗教教義;有的詩表達瞭善戰勝惡或有志者事竟成的思想。其中篇幅占全詩百分之八、九十的第十篇敘述黑天的父母受黑天舅舅、一個殘暴的小君主的迫害,被關進牢房。黑天在牢房裡出生後,其父連夜把他送到牛莊的一個牧人傢裡,他就在牧民中長大,和許多牧童牧女結成好友,有一個名叫羅陀的牧女和他感情很深。後黑天離開牛莊,殺死舅舅,並被人民擁立為王。黑天曾派人送信慰問牧民,牧女們圍著使者多方詢問黑天的情況。情節發展到這裡,宗教神秘色彩比較濃厚。這時黑天的身份已經不再是普通的少年兒童,而是帶有靈光的教主。牧女和使者雙方問答的《黑蜂歌》成瞭膜拜大神的方式的辯論。詩人比較集中地描寫瞭黑天從嬰兒到少年的各方面的生活,形成瞭許多相同內容的組詩,如黑天出生、母子之愛、搖籃嬉戲、偷吃奶油、森林放牧、夏日野遊、河中戲水、花叢遊樂、牧女戀情、歡度節日、喜蕩秋千等等。比如在偷吃奶油這一組詩裡,詩人以這一內容寫瞭100多首詩,有的寫他獨自一個人去人傢傢裡;有的寫他還帶著一些小夥伴。取不著吊籃,就踩在小夥伴們身上,有時看到有人來瞭,就躲著,被抓住瞭,就支吾找借口不承認偷吃奶油。有時被抓到他的母親面前,他還不承認,裝出可憐相來博得母親的同情;當他母親聽到人傢一再控告時,她不得不相信瞭,於是就用繩子捆住他,要打他。象這樣細致地描繪一個淘氣的兒童的生活,在印地語文學中還是獨一無二的。不僅如此,詩人還描寫母親對孩子的愛和希望,希望孩子慢慢長大,會爬著走,會自己吃飯,會叫爸爸媽媽,甚至盼望孩子會和自己糾纏不休。詩人描寫黑天這一天真的兒童和小夥伴玩時耍賴皮,受到小夥伴們的抵制,自知理虧,又搭訕著加入遊戲的行列。詩人寫黑天剛懂事,就要跟其他的放牛娃去放牛,糾纏著要媽媽答應,並保證不到河裡去玩水。詩人還寫黑天受到大孩子的欺負,回來向媽媽控告,抱怨大孩子如何嚇唬他。這樣一些內容的詩篇幾百年來始終受到印度人民的喜愛,到處傳唱。總之,詩人成功地描繪瞭一個為人們所喜愛的人格化瞭的黑天的形象。

  蘇爾達斯有不少詩帶有宗教色彩,就是描寫兒童生活的詩,也常有“我的主”、“宇宙之主”的稱呼。他描寫愛情的詩,有些也表現出神秘傾向。這因為印度教中寫黑天詩的這一教派的詩人認為人間最強烈的感情是愛情,對大神應該用最強烈的感情去愛,於是對大神的虔誠就和愛情攙和在一起。蘇爾達斯所描繪的牧女和羅陀對黑天的愛就是這種感情的體現,這是非印度教派所不容易理解的。

  此外有人認為《蘇爾詩選》和《文學之波》二書也是蘇爾達斯所作。前者大致是從《蘇爾詩海》中選錄的,後者是否蘇爾達斯的作品,尚屬疑問。

  

參考書目

 拉·修格爾:《論蘇爾達斯》,貝拿勒斯,1948。

 南·瓦傑伯伊:《大詩人蘇爾達斯》,德裡,1952。

 赫·伯·德維威蒂:《蘇爾達斯的創作》,孟買,1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