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八月革命期間(1945~1949)出現的以詩人凱裡爾·安哇爾為首的文藝流派。1946年11月19日凱裡爾與一些年輕詩人和畫傢創立文藝組織“文壇社”,並在《策略》週刊上開闢文藝專欄。他們的作品在創作方法和藝術風格上與戰前“新作傢”時期不同,戰前“新作傢”田園式的浪漫主義氣氛已不復存在。凱裡爾首先採用表現主義的手法寫詩,他那新穎獨特的詩歌形式,凝練緊湊的詩句,開創瞭印尼詩歌的新風格,在青年詩人中引起巨大的反響。“文壇社”在成立初期,對民族獨立鬥鬥爭持積極態度,後受“普遍人道主義”、世界主義等思潮的影響,日益脫離現實鬥爭,表現出為藝術而藝術的傾向。1949年6月,凱裡爾去世後不久,有人第一次把“文壇社派”改稱為“四五年派”,並把八月革命期間湧現的青年作傢也包括在內。“新作傢”時期的老作傢認為“四五年派”隻不過是“新作傢派”所開創的文學道路的繼續。而進步作傢則認為以凱裡爾為首的所謂“四五年派”根本不能代表四五年的革命精神。在50年代初,就“四五年派”的稱呼問題曾出現一場激烈的論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