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宮廷演唱的岔曲集。1935年由北平故宮博物院文獻館根據昇平署(見南府與昇平署)所存資料編集印行。岔曲傳入清宮後,經過詞臣的潤色加工或重新編寫,由南府太監演唱,腔調雖仍襲舊譜,歌詞卻日趨典雅。其內容除歌功頌德,粉飾太平之詞外,多屬風花雪月、登山臨水之作,如《燕京八景》、《西湖十景》等,它如古人清雋小品《歸去來辭》、《桃花源記》等,亦多譜入歌詞演唱。至此,岔曲便著上宮廷色彩,演變為日後所稱的“昇平署岔曲”。

  昇平署岔曲多多已散失,現故宮博物院文獻館尚保存有岔曲原本90種,計100段,是從昇平署劇本箱內清撿出的。雖然為數不多,但作為清代曲藝文獻,確十分珍貴。形式有大小兩種,全用東昌紙繕寫,紙色尚新,當是慈禧時抄本,每本都貼有紅簽,標寫曲名,並註明“岔曲”字樣,文內還有硃筆標點和塗改之處。

  《昇平署岔曲》與《霓裳續譜》所錄各曲相比,除內容上的變化外,曲名不再是以一曲的起句為名,而是依曲詞內容另擬標題。文字結構上也有發展。岔曲初多為6句或8句,因又名“六八句”。大致首3句或4句後有過板,是為曲頭,後3句或4句為曲尾,並在中間1句的句腰有“臥牛”。昇平署曲本基本上仍襲此式,但句數大多增加,如《蘭亭序》一曲,分兩段,第2段竟長達60多句,430字,而敘述《白蛇傳》故事的《遊西湖》,稱為長岔曲,尚不及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