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演員。原籍北京,生於張傢口。滿族。自幼傢境貧寒,3歲隨父親常連安變戲法賣藝謀生,後改習相聲。幼時勤奮好學,口齒伶俐,在張傢口賣藝時,取藝名“小蘑菇”。9歲在天津正式拜著名相聲演員張壽臣為師,刻苦學藝,博採眾長。15歲與趙佩如搭檔合作,18歲組織“兄弟劇團”演出相聲和笑劇。抗日戰爭前後,曾將他表演的《賣估衣》、《四省話》、《鬧公堂》等20餘段相聲錄製成唱片。他一生演過100餘段相聲,包括說、學、逗、唱各種不同類型的段子,尤以說、逗見長。表演中敘述自然、真真切、生動,摹擬活靈活現,特征鮮明。他的“相”雖誇張而有生活依據,他的“聲”能於變化中傳達不同感情,情真意切,熾熱傳神。他善於借鑒話劇、京劇以及曲藝中其他曲種的表演藝術,不斷創新;註重演員與觀眾的感情交流,並發展瞭捧、逗之間的關系,做到逗中有捧,捧中有逗。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逐漸形成通俗曉暢、爽朗細膩、於嚴謹中見諧趣的表演風格。

常寶堃(中)在朝鮮為中國人民志願軍表演相聲

  常寶堃熱愛祖國,具有民族氣節,日本帝國主義者占領時期,曾編演瞭《牙粉袋》、《打橋票》一類節目,尖銳地諷刺瞭反動統治者,為此曾多次遭到逮捕、毒打。天津解放前夕,反動當局曾威逼利誘兼施,要他編演諷刺中國共產黨的相聲。他不懼敵人的壓力,毅然拒絕,並叮囑其他藝人“千萬不要演”。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編演的新相聲,如《新燈謎》、《新酒令》、《封建婚姻》、《思想改造》等,熱情歌頌社會主義新風尚。1951年主動申請赴朝鮮慰問,任演出大隊副大隊長。同年4月23日在朝鮮前線犧牲,年僅29歲。人民政府授予他革命烈士的光榮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