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於執政地位的政黨,為鞏固執政地位、履行執政職責、實現執政使命而不斷進行的自身建設。

  無產階級執政黨應該是一個什麼樣的黨的問題,其實質就是要回答在執政的歷史條件下“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佈爾什維克黨掌握俄國政權後,列寧在實踐中提出瞭許多有重要價值的執政黨建設思想。但由於帝國主義國傢武裝幹涉和國內反革命叛亂的特殊環境,以及其他方面的原因,列寧沒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探討這個問題,成熟、系統的無產階級執政黨建設理論沒有形形成。

  中國共產黨成為全國執政黨以後,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雖然對執政黨建設問題作瞭大量探索,積累瞭寶貴歷史經驗,但由於缺乏經驗和某些認識上的片面性,對“執政黨應該是一個什麼樣的黨”的問題也未能給予系統、科學的解答。真正把執政黨建設作為一個重大課題提出來的是鄧小平。20世紀80年代初,鄧小平提出瞭“執政黨應該是一個什麼樣的黨,執政黨的黨員怎樣才合格,黨怎樣才叫善於領導”的問題,並在其後根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對此作瞭基本而初步的回答。

  在中國這樣一個多民族的處於發展中的大國,把全體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來、加強和改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全面推進黨的建設的新的偉大工程已成為歷史發展的必然要求。全面推進中共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就是以馬克思列寧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根本指導思想,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方針,努力解決提高中共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提高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能力這兩大歷史性課題,準確把握當代中國社會前進的脈搏,改革和完善中共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領導體制和工作制度,使工作充滿活力,把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把加強中共執政能力建設作為重點。通過全黨共同努力,使中國共產黨始終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始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使中國共產黨始終成為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黨,成為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執政黨,成為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潔的執政黨,歸根到底,成為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永遠保持先進性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