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管道觀中道務的神職人員。分十方叢林執事、齋醮法會執事、一般宮觀執事。

  十方叢林執事共二十四品十八頭。二十四品中主要有:

  方丈:叢林最高領導者,又稱“住持”、“道長”,具有開壇傳戒、講經說法、普度弟子之職。

  監院:俗稱“當當傢的”、“管事的”,又稱“住持”。總管十方叢林中內外一切事務,乃常住之首領,道眾之宗主。監院由常住道眾選舉產生,三年一任,可連選連任。

  迎賓:亦稱“號房”,負責接待、考察來往掛單道士。

  知客:負責接待參訪及迎送賓客,並協助監院處理觀中事務。

  律師:負責開壇傳戒、解說戒律、傳授戒法的方丈,又稱“傳戒本師”。

  總理:協助監院都管總理內外公事,兼為客堂首領、兼管內外缽堂事務,總司大眾功過。

  表白:在齋醮科儀中職司奏陳宣表。

  提科:在齋醮科儀中職司提接音韻。

  書記:負責書寫信函和表疏申狀之文。

  主翰:負責書寫、繪圖之職。

  監修:監督廟宇修繕工程,並兼理莊頭常住莊農的莊務栽種之事。

  巡察:監理人員調動,辦理常住一切公幹,安排執事,抽補升遷,巡察一切雜事。

  巡照:監管常住內外事務,協理知客莊主司其權,每逢朔望,率領道眾朝謁方丈。

  海巡:負責查理公事公物,兼管道士間口角糾紛。

  公務:管理房地產及借還貸等道觀經濟之職。

  賬房:管理常住出入賬目。

  都廚:又稱廚主。管理廚房各項事務。

  十方叢林執事的十八頭:門頭:負責山門開關及稽查出入人員、物品等。倉頭:管理倉庫之職。火頭:職司灶火。水頭:職司運水。莊頭:分內、外莊頭。外莊頭負責組織道眾勞作及田地裡莊稼耕耘擴種之職。飯頭:負責做飯。庫頭:管理庫房財產。園頭:負責管理菜園,種植蔬菜。凈頭:又稱“灑掃”,負責灑掃庭院。茶頭:負責燒水烹茶。鐘頭:職司開靜止靜擊大鐘。菜頭:職司做菜。圊頭:負責打掃廁所。堂頭:負責齋堂香火,化供出食,擊點讓齋,維持齋堂進食時紀律。鼓頭:職司開靜止靜擂大鼓。槽頭:負責喂養常住牲口。碾頭:負責碾谷米。磨頭:負責磨面、磨豆腐等。

  齋醮法會執事有:

  經師:在齋醮儀式中獨誦或領誦經法經文,禮贊天尊寶號,使眾道士同聲應和,為科儀之主師。

  高功:在齋醮儀式中與都講、監齋合稱“三法師”。高功指學識淵博、道行高深、品德高尚、精於齋儀的法師。其職當能步罡踏鬥,溝通人神,代神宣教,是主持齋壇醮儀的首席大法師。

  都講:通曉和精究科儀的程式和唱贊,輔助高功,成為全班道士之首。同時,也能演敷弘道,溝通人神。五代以後,齋醮儀中執罄贊導行禮都由都講一職擔任。宋以後,或因都講年德稍高,以侍罄代替都講。

  監齋:在齋醮儀式中,一是監督齋儀的進行;二是對違紀者,依法秉執處理。

  侍燈:在齋醮儀式中司職佈置、管理和清潔壇場的燈具,點燃壇場燈燭,保證終日不滅,輝耀齋壇之意。

  侍經:在齋醮儀式中司職陳列佈置、管理醮壇上的經書,使其清潔整齊,並為誦念經文作準備。齋儀結束時,收藏經書,安置本座及整拂壇席。

  侍香:在齋醮儀式中司職管理醮壇上的香爐和香,使其終日不滅。

  知磬:在齋醮儀式中司職擊打音磬,歌詠經文及贊禮。

  提科:在齋醮儀式中司職提接音韻,引領眾人隨聲應和。

  全真教的戒壇還有八大戒壇師。引請師:又稱迎請師,協助律師傳戒,負責主持大型道場,任高功。證盟師:負責給戒子指點傳授經懺教義、威儀規范。保舉師:負責保戒、保香、保袇。監戒師:監察戒壇威儀。糾儀師:糾正戒子儀規。登師籙:負責填寫登真籙,為戒子取道號。提科師:負責經堂拜懺諸事物。演禮師:負責傳授戒子登規行禮及戒壇有關科儀。

  一般宮觀執事有:買辦:主理采購道觀生活用品、供品齋物。坐圜堂:主管道眾修真養性。典造:又稱“典座”、“點造”,主辦齋饈,調理飲食。貼庫:庫頭的助手,計清進出器物,料理雜事。都管:常住的統理,協助監院管理事務。堂主:管理道士掛單遊學,監察持戒威儀及違律等事。堂主有權摧單,並有責任照顧觀內老弱病殘的道士。殿主:負責管理殿堂清潔衛生、香燈供物,並監理經師。經主:負責道眾修習經典、每日功課、朔望齋醮禮拜朝賀之事。化主:引導賢良、開化福善,主募緣、結善之事。靜主:管理圜堂修行靜坐之人。巡照:又稱糾察、巡寮、海巡,查管眾事及巡察各種雜務,處理糾紛,道眾言行,司獎懲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