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輸單位在一定時期內運送旅客和貨物的數量。是運輸生產的產量指標。通常以運量和周轉量表示。

  運量分兩種:①客運量。一定時期內運輸單位運送旅客的人數。影響客運量的因素很多,主要是國民經濟的發展水準,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準,旅遊事業的發展水準,以及交通網狀況和運輸條件等。②貨運量。一定時期內運輸單位運送貨物的噸數。影響貨運量的因素主要是工農業生產建設設的規模和速度,經濟結構、產品結構和企業結構的變化,以及對外貿易和國際物流的發展等。

  周轉量是反映運輸單位一定時期內承運的運量與運輸距離,即全面反映運輸單位的產品數量,體現出運輸單位的效率和業績。周轉量分為3種:①旅客周轉量。一定時期內運輸單位運送的旅客人數與其運輸距離的乘積,計算單位是人公裡(行業習語)。②貨物周轉量。一定時期內運輸單位運送的貨物噸數與其運輸距離的乘積,計算單位是噸公裡(行業用語)。③換算周轉量。將旅客周轉量和貨物周轉量折合成同一計算單位的周轉量,計算單位是換算噸公裡。它是全面反映運輸單位完成產品總量的綜合性指標,主要用於計算勞動生產率和運輸成本。各種運輸方式的客、貨周轉量換算比例不同。在中國,鐵路運輸部門和交通部直屬水運單位,通常將1人公裡換算為1噸公裡;地方水運單位以座席3人公裡換算為1噸公裡;公路汽車運輸單位以10人公裡換算為1噸公裡;民用航空運輸的國際航線以13.33人公裡換算為1噸公裡,國內航線以13.89人公裡換算為1噸公裡。

  為瞭研究分析運輸業在未來需要擔負的任務,尋求發展運輸能力的目標和途徑,研究各種運輸方式之間運輸量的合理分配和綜合運輸網的建設,需要進行運輸量預測。它是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對運輸的需求,對未來的客貨運輸量作定性、定量的計算和分析。運輸量預測的計算方法主要有生產和運輸比例關系法和數理統計法兩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