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物的運送。與郵政、電信共同構成交通。運輸分生產過程中的運輸和流通過程中的運輸。前者是生產企業內部如礦山、工廠、油田、林區、農場等內部物質生產過程的組成部分,是企業內部進行的運輸;後者是生產過程在流通領域裏的繼續,即把工農業生產企業的產品運到消費地的專業化運輸。

中國運輸線路長度表(單位:104km)
項目年份 鐵路營業裡程 公路裡程 內河航道裡程 民用航空航線裡程 輸油、氣管道裡程
1949 2.18 8.07 7.86
1952 2.29 12.67 9.50 1.31
1957 2.67 25.46 14.41 2.64
1960 3.39 51.00 17.00 3.81 0.02
1970 4.10 63.67 14.84 4.06 0.12
1980 5.33 88.33 10.85 19.53 0.87
1990 5.78 102.83 10.92 50.68 1.59
1995 5.97 115.70 11.06 112.90 1.72
2000 6.87 140.27 11.93 150.29 2.47
2002 7.19 176.52 12.16 163.77 2.98
2004 7.44 187.07 12.33 204.94 3.82
2005 7.54 334.52 12.33 199.85 4.40
2006 7.71 345.70 12.34 211.35 4.82

 註:2005年起,公路裡程包括村道,故與歷史數據不完全可比。

  從事專業化運輸業務的行業為運輸業。其生產活動不增加新的物質產品,僅實現人和物的位移。一定時期內運送的旅客和貨物的數量,即運輸量,是運輸生產的產量指標。運輸業在國民經濟中把各個部門、各個地區聯系起來,對促進工農業發展和邊遠落後地區的開發,起著重要的作用。運輸業的發展是經濟發展的基礎,經濟發達又促進運輸業的進步。

  現代運輸包括鐵路運輸、水路運輸、公路運輸、航空運輸和管道運輸五種方式。它們有不同的基礎設施、運輸工具和技術裝備,以及運輸組織和經營形式,具有各自的特點,從不同角度如運載量、運輸速度、運輸價格等角度,滿足瞭旅客運輸和貨物運輸的不同要求。各種運輸方式的合理佈局,協同發展,構成瞭完整的運輸體系。

  中國運輸業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相當落後,許多地區既無鐵路,也不通公路,航空運輸僅經營幾條航線,水運設施遭到嚴重破壞,絕大部分航道處於自然狀態,管道運輸還是個空白。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運輸業開始瞭快速發展,改革開放後更是突飛猛進,建成四通八達的運輸網。各省、自治區內均有鐵路;除西藏墨脫縣,全國縣縣通公路,並正在推進村村通公路;內河航道進行瞭大量整治工作,航道等級有瞭很大提高;海上航線通達五大洲160多個國傢和地區;航空線以北京為中心,輻射至全國各大中城市,並越過世界屋脊直抵拉薩,國際航線達268條(2006年);管道運輸從無到有,建成多條長距離油、氣管道,既有陸上管道,還有海洋管道。“中國運輸線路長度表”表明各種運輸方式的線路長度及其發展概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