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詩人劇作傢B.佈萊希特創造的一種戲劇形式。佈萊希特認為,藝術應擔負起時代的使命,抓住時代的重大題材,揭示社會生活的內在本質,通過教育人、改變人而為一定的社會政治目的服務。為此,必須建立一種符合現實內容的藝術形式和相應的表現技巧來實現這一目標。從20世紀20年代起,他進行瞭一系列被稱之為“敘事劇”的試驗,旨在打破傳統戲劇即“亞裏斯多德式戲劇”的統治局面。敘事劇放棄傳統戲劇中引人入勝的情節和戲劇性衝突,而敘述觀眾自身環境中發生的事事情,它突破行動、時間、地點的統一性(即所謂的“三一律”),采用直線性敘述方式,展現事件本身及其發展過程。這樣做是為瞭阻止觀眾與劇情和劇中人物產生情感共鳴,使其能清醒、理智地思考劇情,從而對事件作出自己的判斷。

  為瞭貫徹以上主張,佈萊希特對舞臺演出進行瞭許多革新,如插入歌唱和舞蹈,加入敘述者旁白,當著觀眾變換場景,運用幻燈字幕等。此外,要求演員的表演不能過於逼真和投入,他們應當與所表演的角色保持一定距離,成為角色的“裁判”;采取各種手段使觀眾將演員和劇中人物區別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