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現代繪畫的一種風格。流行於1911~1920年間,創始人為畫傢G.de基裏科,參與這種風格創作的有C.卡拉、G.莫蘭迪等人。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基裏科在義大利軍隊服役,1917年在費拉拉的軍隊醫院中結識瞭熱衷於未來主義繪畫的卡拉,他們對立體主義專註於形的分析和未來主義用色彩表現運動都有保留看法,兩人都認為繪畫應該回到明確的形象。於是他們推出一種“形而上”的繪畫風格,即以明確的物象表現一種靜寂、空靈的境界。“形而上”是相對“形而下”而言,意為非現實、超脫現實。基裡科曾在希臘度過童年,在意大利期間又對羅馬廢墟有深刻記憶;在慕尼黑接受藝術教育時受到19世紀末德國–瑞士浪漫主義和象征主義畫傢克林格爾和A.勃克林的影響,並對F.尼采和A.叔本華的哲學思想、特別是尼采對意大利荒蕪的城鎮及秋日午後寂寥的描寫印象尤為深刻。由此使他產生對文藝復興時期寫實繪畫的聯想。在他所作的“形而上”繪畫作品中,古典和寫實的語言服從於夢幻的、非現實的畫境。他根據荒誕的想象,並列處理一些毫不相關的事物,畫面上的街景往往透視深遠,常用明暗對比強烈的黃、綠、赭、白、黑、純色,造成一種神秘和幻覺的視覺效果。

基裡科的《心神不寧的繆斯》(1917)

  “形而上繪畫”作為一種美術風格存在時間很短,1918年以後基裡科與卡拉的友誼破裂,於是分道揚鑣,其後各自的畫風均有改變,但它對20世紀20年代出現的超現實主義產生瞭不小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