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事物或現象間普遍聯繫和相互作用的一對哲學範疇。原因是引起一定現象的現象。結果是由於原因作用而引起的現象。事物或現象之間這種引起與被引起的關係就是因果關係。前因後果是因果聯繫的特點之一,但不能把所有先後相繼出現的現象都看成具有因果關係。

  古代的少數哲學傢較詳細地考察瞭因果性範疇和原因的類型,如亞裏斯多德的四因說。近代科學興起後,分析事物產生的原因成為重要的研究課題,反映因果性知識的假說和理論大大量湧現,並成為科學體系中的重要內容。唯物主義肯定瞭因果關系的客觀性和普遍性。但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卻否定因果關系的多樣性,不瞭解原因和結果之間的相互過渡,或者隻用力學的原因去說明一切,看不到不同領域中因果關系表現形式的特殊性,陷入瞭機械論的因果觀。而唯心主義的哲學傢則否認因果關系的客觀性。I.康德宣稱因果性范疇隻是人們用來整理經驗材料的先天知性形式,G.W.F.黑格爾則斷言某種客觀精神是決定事物運動變化的最後原因。辯證唯物主義認為,在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維領域以及在宏觀過程和微觀過程中,都沒有無緣無故產生的東西。

  原因和結果的關系是客觀的、普遍的和必然的,二者是對立統一的關系。它們之間的統一是指,兩者相互依存,因果雙方失去一方,另一方也不能存在。它們之間的對立是指,二者在一定的關系中是有嚴格區別的,不得混淆和顛倒。兩者在一定的條件下互相轉化:①同一現象,在這種關系上是原因,在另一種關系上又是結果;②事物、現象在發展過程中互相作用、互為因果。因果聯系是客觀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人們的因果觀念是對客觀世界因果關系的反映。世界上一切事物無不處在一定的因果聯系之中,既沒有無因之果,也沒有無果之因。在不同的領域,事物的因果聯系具有不同的性質和情況:一果多因,同果異因;一因多果,同因異果;多因多果,復合因果等。

  認識因果聯系的復雜性,防止把因果聯系簡單化,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①承認因果聯系的客觀普遍性是進行科學研究獲得科學認識的前提,科學研究在一定的意義上就是揭示事物的因果聯系。②把握因果聯系也是總結經驗、做好工作的重要條件。要總結好經驗,必須從因果聯系的高度去進行;要做好工作,必須把握因果聯系,隻有這樣才能增強預見性,爭取好的結果,避免壞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