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低等靈長類。一般個體不大,生存局限於炎熱地區。顏面似狐,無頰囊和臀胼胝,具有一些原始特徵:眼窩與顳窩尚未完全隔開;大腦半球不甚發達;大多數具有濕鼻;許多種類的下門齒和犬齒水準前伸形成齒梳;前肢短於後肢,在個別趾上保留基爪;尾巴不能捲曲或無尾;多數營樹棲夜行生活。現生的原猴分為狐猴類瘦猴類眼鏡猴類三類,分佈於亞洲南部、非洲、馬達加斯加島。早期的原猴類類與它們的食蟲類祖先不同,可能主要以果類為食物,是樹棲性的猴類;其視覺已經發展成為雙目重疊成像;腦增大,特別是枕葉和顳葉發育,分別與視覺和聽覺機能發達有關。最早的原猴類化石,也是最早的靈長類化石,為發現於北美的普爾加托裡猴(Purgatorius),時代為古新世最早期(距今大約6 500萬年)。古新世北美和歐洲發現的近猴類是材料較多的早期靈長類,它們生活到始新世,但不是現生靈長類的祖先。低等狐猴類和眼鏡猴類的繁盛時期是始新世,其代表類型有歐洲和北美的兔猴類北狐猴(Notharctus)和鼠猴類。有學者主張兔猴類是現生狐猴類的祖先,也有學者認為它們是現生瘦猴類的祖先。一些學者提出由北狐猴演化成高等靈長類,但另一些學者認為高等靈長類是由眼鏡猴的祖先演化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