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5世紀非洲尼日利亞伊費及其附近地區的美術。伊費王國是約魯巴人建立的一個城邦國傢,在今尼日利亞西南部森林地帶。伊費美術成就主要表現在雕塑方面,並且在13世紀已達到瞭極盛時期。伊費的赤陶頭像、青銅頭像和青銅器皿是為宗教祭祀儀式創作的,是著名的尼日利亞雕塑藝術品。

  1910~1912年,德國民族志學傢、非洲民族文化研究傢L.弗羅貝紐斯在伊費城廢墟裏發掘瞭伊費的首批頭像像及其殘片。他的考察小組在伊費叢林裡發現瞭大量的約魯巴人文化遺跡:雄偉的奧尼(國王)宮殿廢墟、樓梯殘跡和許多雕刻品。從1930年起,又重新進行發掘工作。在一些出土的藝術品中,伊費國王青銅頭像是一件著名的作品。它是13世紀尼日利亞藝術極盛時期的代表作。面容、刺花刻紋和飾滿串珠的王冠塑造得極為精致。面龐的輪廓、耳朵的造型以及眼睛和嘴的線條優美協調,整個輪廓線生動清晰,這說明伊費雕刻傢在當時就能深刻地表現出人物的精神面貌。雖然面部雕有表現刺花的縱紋和安插頭發及胡須的小孔,但並不妨礙人物精神面貌的刻畫,這是非洲雕刻藝術的特點之一。

  1938年在一個奧尼宮殿廢墟裡發掘的20件青銅雕刻品,1949~1953年在阿比裡和伊溫裡亞叢林出土的赤陶雕刻,以及1957年在伊塔埃莫發現的青銅雕像,不僅擴大瞭伊費雕刻風格多樣化的概念,而且表明瞭這種藝術是尼日利亞雕刻的獨特形式之一。這些雕刻品大概是被安置在祖先祭壇上的。

  1957年出土的伊費赤陶頭像,屬於13世紀伊費王國雕刻極盛時期的作品。這件運用寫實手法創作出來的紀念頭像,完美地表現出人物的精神面貌,性格鮮明,神態自然。赤陶頭像,在人物性格刻畫和尺寸上多種多樣,小至8厘米,大至接近真人。說明伊費雕刻傢不僅善於深刻地表現各種精神狀態,而且非常出色地表達典型的人物性格。許多赤陶雕刻品盡管具有明顯的理想化特征,卻反映出對生活的直接觀察。雕刻傢能夠抓住表現對象的面貌特征,甚至有時達到怪誕的程度。

  伊費的人物和動物石雕與赤陶雕塑有些相似。在伊費東北發現有90厘米高的石雕。有些石雕好像是表現神話人物。伊費雕刻出現過幾種表現人物形象的風格。石刻、陶雕和青銅雕表現瞭崇拜為神的國王面龐、怪誕的宮臣面孔、理想化的武士形象和美麗的少女面貌。它們屬於伊費雕刻藝術宮廷流派的繁榮時期。

  伊費雕刻不僅反映出社會的理想,而且反映出美學的理想。伊費雕刻標志著非洲藝術發展的重要階段。從出土的藝術作品來分析,可以看出當時的藝術傢極其眾多,而雕像制作的歷史也很悠久。當時,伊費匠師的青銅雕刻創作技巧十分高超,能夠鑄造出精致優美的雕刻品。鑄造的材料是銅和鋅的合金,伊費居民當時已經掌握瞭失蠟法的鑄造技術。他們利用這種鑄造技術制作青銅器和黃銅器。這種鑄造方法的掌握促進瞭雕刻技術的迅速發展,並顯示出它的精湛的技藝和高度的感染力。

伊費國王頭像

  伊費雕刻作品大多采取寫實手法,主要表現非洲人民日常生活、宮廷生活和宗教風俗。

  約魯巴人面貌特征和伊費頭像特點有些相似,證明瞭伊費雕刻的土著性。此外,這種相似不僅在尼日利亞約魯巴人和伊博人木雕的部族刺花和文身上,而且在剛果(金)塔特勒人和巴特克人,以及佈基納法索的卡拉人木雕的部族刺花和文身上得到證明。為瞭安裝真的頭發和胡須,一些伊費青銅頭像的嘴和前額周圍鑿出一些小孔,這種特點與熱帶非洲木雕所固有的土著方法相同。在奧尼雕像中存在的和在當代尼日利亞統治者禮服中見到的王權象征物(王冠、胸飾和項鏈)也有許多相似之處。伊費雕刻和熱帶非洲民族藝術風格無論多麼相似,也不能把它們看作是同一類藝術品。看來,這種相似表明伊費雕刻藝術的土著起源。

  伊費頭像的處理方法既有寫實而結構分明的特征,也有程式化的特點。從前,一些歐洲歷史學傢認為,伊費雕刻藝術是早期到過尼日利亞的歐洲人創作的,或者屬於古代希臘雕刻藝術的傳播;也有人認為,是受葡萄牙藝術的影響,或者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產物。後來,從發掘的城址、王宮和墳墓來看,伊費藝術的起源清楚瞭。

  1957年,從伊費附近的約魯巴人遺址中發現瞭約有3萬件各種各樣的陶器。而後,在尼日爾河下遊流域一帶陸續不斷地大量發掘出許多珍貴的陶器和青銅器。現在,人們認為,伊費藝術品,無論陶器或青銅器,都是非洲人民的藝術結晶。其中大多數作品是13世紀創造出來的。例如,在約魯巴聖城伊費發現的人像祭器是一件著名的13世紀青銅藝術品。這件作品是王後像與祭器巧妙結合的傑作。祭器的柄把及底下的小凳子與底座合為一體,給人一種諧調平衡的感覺,具有耐人尋味的藝術效果。

  大量的考古發掘表明,在今尼日利亞南部曾經有過具有獨特藝術風格和宗教習慣的社會,它繼承瞭古代西非的藝術傳統,又受到瞭北非和東非藝術的影響。這種藝術是隨著當時社會生產力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鐵器時代文明的出現而發展起來的。當時,藝術的發展是同手工業生產的發展相聯系的,因為伊費這樣古老的城市,當時既是手工業集中的地方,又是文化藝術的中心。

  伊費美術的形成和發展有其復雜而悠久的傳統,也有其光輝燦爛的年代和達到全盛的時期。

  對伊費雕刻風格的研究,還需要進一步探討。但是,可以肯定,伊費雕刻風格是當時奴隸制國傢經濟基礎的反映,是當時王國統治和宗教信仰——從簡單的神靈崇拜到復雜的王權神授的反映。伊費雕刻藝術運用寫實手法進行創作,是適應當時社會政治形態和宗教信仰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