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蘇州彈詞藝人。本名徐燮賢。江蘇蘇州人。出身店員傢庭,幼時就是“書迷”,常常翹課去聽書,並打算拜師學藝,因交不起拜師金而沒有學成。後來以說唱《三笑》著名的夏蓮生為瞭照顧他,讓他分兩次付金,才得拜師學藝,最初藝名徐韻芝,後改為徐雲志。他16歲登臺演出,說唱《三笑》,擅起祝枝山、大踱、二刁等醜行角色。從20歲開始,在藝術上進行新的探索。早期彈唱主要使用“俞(秀山)調”和“小楊(仁麟)調”,後從民間小調、戲曲曲聲腔和小販叫賣聲中汲取音樂素材,博采眾長,別創新聲。充分發揮自己音域寬廣、聲音清亮的長處,真假聲結合運用,逐漸形成自身兼有“俞調”清揚徐緩和“馬(如飛)調”質樸流暢兩種品格的“徐調”。並在幾十年的藝術實踐中,先後創造瞭“短腔”、“高音短腔”、“低音短腔”、“短長腔”、“長腔”、“長長腔”、“高音長長腔”、“變腔”、“新腔”等9種新的蘇州彈詞新腔,大大豐富瞭蘇州彈詞唱腔音樂的表現力。所創“徐調”節奏舒緩、唱腔委婉,適於表現《三笑》中唐伯虎、秋香一類人物的性格和情趣,人稱“糯米腔”或“迷魂腔”。同時,為瞭適應較高聲區的演唱,他將三弦的外弦改用鋼弦,以使伴奏襯托更為協調完美。他在一生的表演生涯中,對《三笑》一書進行過反復加工,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參加蘇州市評彈團,又自覺剔除糟粕,弘揚精華,使成經典。他還說唱過《販馬記》、《合同記》、《碧玉簪》等傳統節目,積極編演新節目,去世前的病重期間,還譜唱瞭《悼念周總理》、《懷念毛主席》等蘇州彈詞開篇。一生授業無私、傳藝嚴謹,先後培養瞭20多個藝徒,比較著名的有嚴雪亭、邢瑞亭和華士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