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代作傢、史學傢。字裕之,號遺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朝魏鮮卑族貴族拓跋氏,為唐詩人元結後裔。生父元德明累舉不第,放浪山水間,喜愛杜詩,推崇蘇、黃。繼父元格官掖縣(今萊州)、冀州、陵川、略陽等地,常攜好問赴任。

  生平 11歲,從其叔父官於冀州。14歲,叔父為陵川令,從陵川郝晉卿學,淹貫經經傳百傢,6年而業成。郝主張“讀書不為藝文,選官不為利養”(《郝先生墓銘》),對元好問的成長起瞭良好作用。從22歲起,元好問開始經歷傢國的憂患,宣宗貞祐二年(1214),蒙古軍攻陷秀容城,好問之兄被殺,他避兵鄰縣陽曲北山得免。四年夏,他見金已無守禦能力,便攜傢倉皇渡河,寓居福昌三鄉(今河南省宜陽縣三鄉鎮)。蒙古兵退,傢居讀書,輯前人詩文評論為一編,名《錦機》(已佚)。興定五年(1221)進士及第,不就選。哀宗正大元年(1224)中博學宏詞科,授儒林郎、充國史院編修。次年夏,還居嵩山,撰《杜詩學》1卷(已佚)。後數年,歷官鎮平、內鄉、南陽縣令。這一時期詩中反映現實之作日多,又研究蘇軾詩,撰成《東坡詩雅》3卷(已佚)。八年秋,蒙古軍包圍汴京前夕受詔入都。天興元年(1232),困居圍城,任尚書省掾、左司都事。二年正月,京城陷。夏五月,元好問在亂離中攜友人幼子白樸,隨被俘官民北渡黃河,被羈管於聊城(今屬山東)。三年,金亡,不再仕。此後20餘年,他除編成《東坡樂府集選》(已佚)和《唐詩鼓吹》外,主要致力於保存金代文化,纂成金詩總集《中州集》10卷、金詞總集《中州樂府》(附《中州集》之後)、《壬辰雜編》(已佚)、《金源君臣言行錄》百餘萬言(已佚),還有《詩文自警》10卷(已佚,明瞿佑《歸田詩話》有征引)。又有《續夷堅志》4卷,今傳。元憲宗七年(1257)九月,卒於獲鹿(今河北鹿泉)寓舍。

  文藝評論 元好問的文藝評論涉及詩、詞、古文等文體,具見於《錦機引》、《論詩絕句三十首》、《杜詩學引》、《東坡詩雅引》、《楊叔能小亨集引》、《新軒樂府引》等。其中以《論詩絕句三十首》最有代表性,是詩論史上的名作。這組論詩絕句上承杜甫《戲為六絕句》和稍前王若虛《論詩詩》的形式,在對建安以來的詩派、詩人、作品品評臧否的同時,闡明瞭自己對詩歌的正面看法。他反對為文造情、閉門覓句、鬥靡誇多,提倡寫真景,抒真情。批評潘嶽“心畫心聲總失真,文章寧復見為人”,稱美陶潛“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標舉建安的優良傳統,認為好詩應當真淳自然,推崇雄健豪邁的風格,反對模擬因襲,批評綺靡纖麗的詩風。元好問論詩強調內容,同時也重視藝術成就和作傢的品德,能從大處著眼而不流於褊急。他肯定曹植、劉楨、陶淵明、謝靈運、杜甫、韓愈,而於李商隱、蘇軾、黃庭堅也有比較公允的褒貶。他反對俳諧怒罵的怨刺詩,重視“溫柔敦厚,藹然仁義之言”(《楊叔能小亨集引》),說明瞭他未能擺脫傳統詩教的影響。

  文學創作 元好問涉足詩、詞、文、散曲和筆記小說各個領域,而以詩歌成就最高。詩多傷時感事之作,風格沉鬱,奇崛而絕雕劌,巧縟而謝綺麗。五言高古沈鬱,七言樂府不用古題,特出新意。歌謠慷慨,挾幽、並之氣。他早年的詩作已開始形成獨特風格,下太行,渡大河,為《箕山》《琴臺》等詩,慷慨悲歌,趙秉文見之,以為少陵以來無此作,於是名震京師,被人目為元才子。他自29歲移傢登封起至金朝滅亡的17年,是詩歌創作的豐收時期,他把金王朝從興盛到走向滅亡過程中的一切感受皆寓於詩。金朝滅亡後,他過著遺民生活,詩風亦為之一變。他遍遊名山大川,寫下瞭大量的山水詩與唱和詩,其中一些長篇巨制,如《遊黃華山》《遊龍山》《泛舟大明湖》等,開創瞭元好問詩的新境界。其詩題材多樣,內容豐富。反映金元之際人民所受天災人禍之苦,真實具體,富有感染力,奠定瞭他在文學史上的地位。有的寫汴京淪陷前蒙古對金戰爭的殘酷:“野蔓有情縈戰骨,殘陽何意照空城!”(《歧陽》)“高原水出山河改,戰地風來草木腥。”(《壬辰十二月車駕東狩後即事》)有的寫亡國的慘狀:“道傍僵臥滿累囚,過去旃車似水流。紅粉哭隨回鶻馬,為誰一步一回頭!”(《癸巳五月三日北渡》)這些詩廣泛而深刻地反映瞭國破傢亡的現實,具有史詩的意義。他的寫景詩生活氣息濃鬱,能表現祖國山川之美,名句如“寒波淡淡起,白鳥悠悠下”(《潁亭留別》),境界優美,膾炙人口。元好問工於七古、七律和絕句,興象深邃,風格遒上,無江湖諸人輕易油滑之習,亦無江西派生拗粗獷之失。

  元好問詞為金朝一代之冠,足與兩宋詞傢並比。其詞今存377首,反映瞭多方面的社會生活。〔木蘭花慢〕“擁都門冠蓋”、〔臨江仙〕“世事悠悠天不管”、〔鷓鴣天〕“隻近浮名不近情”等堪稱“喪亂詞”。元好問詞中也有以寫景見長的,如〔水調歌頭〕《賦三門津》等,可與《遊黃華山》諸詩比美。元好問詞中還有一些寫愛情的名篇,如〔水調歌頭〕、〔江梅引〕“墻頭紅杏粉光勻”、〔小重山〕“酒冷燈青夜不眠”等,它們或歌頌忠貞的愛情,或寫殉情的悲劇,或寫夫婦離別之苦,都是難得的好詞。此外,作者還有詠懷、吊古、送別、詠物、射獵、邊塞詞,其題材之廣泛,為古代許多詞人所不及。在藝術上,元好問以蘇、辛為典范,並吸取各傢之長,因而兼有婉約、豪放諸種風格。

  元好問的散曲今存9首,其〔驟雨打新荷〕1首曾流行於當時。陶宗儀在《南村輟耕錄》中說:“〔小聖樂〕乃〔小石調〕曲,元遺山先生好問所制,而名姬多歌之,俗以為〔驟雨打新荷〕者是也。”足見其社會影響。

  元好問文,眾體悉備,他繼承韓、歐傳統,風格清新雄健,語言平易自然。名篇如《杜詩學引》《楊叔能小亨集引》《送秦中諸人引》《兩山行記》《希顏墓銘》《答聰上人書》《題閑閑書赤壁賦後》等,論文、記遊、敘事、評論書畫,長短隨意,各有特點。唯碑銘表志之作占去16卷,筆墨之間,“往往自蹈窠臼”(《魯巖所學集》卷十二《書遺山集碑銘表志後》),是其小疵。

  元好問的《續夷堅志》為筆記小說集,所記皆金泰和、貞祐間神怪故事。其《狐鋸樹》《包女得嫁》《戴十妻》等,為現存的金代優秀短篇小說。

  作品集及其版本 其集有多種刊本,叢書本《元遺山全集》含詩文40卷,詞和小說4卷,年譜3卷,有清光緒讀書山房重刊本。詩文合刊本《元遺山文集》40卷、附錄1卷,有《四庫全書》、《四部叢刊》本。詩集單行本《遺山先生詩集》20卷,有明弘治李翰刊本、汲古閣本、潘是仁輯校本和清康熙華氏刊本、乾隆萬氏刊本、道光京師刊本等。清施國祁《元遺山詩集箋註》14卷、附錄1卷、補載1卷,有四部備要本,1958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有校點本。詞集《遺山樂府》有1卷、3卷、4卷、5卷的不同,有百傢詞、影刊宋金元明本詞、彊村叢書、遺山先生全集、宛委別藏、殷禮在斯堂叢書、石蓮盦匯刻九金人集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