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二十四年至二十六年(1685~1687),中國軍民驅逐沙俄侵略軍、收復領土雅克薩的兩次重要作戰。

  明末清初,沙俄開始侵入中國黑龍江流域,先後強佔雅克薩尼佈楚(在今俄羅斯境內)兩城,,殘殺中國居民。清廷多次要求其退出,均遭拒絕,遂決定以武力予以驅逐。

  二十四年,康熙帝派都統彭春、副都統班達爾善率八旗兵和福建藤牌兵組成的水陸軍隊,會同黑龍江將軍薩佈素圍攻雅克薩。清軍擊退沙俄援軍,用火炮攻城,沙俄軍投降,清軍毀城還師。不久,沙俄軍又重新侵入雅克薩舊址,築城盤踞。康熙帝得知,命薩佈素等率軍再圍雅克薩。薩佈素勒令沙俄軍投降,侵略軍頭目托爾佈津不予理睬。二十五年六月,清軍開始攻城,從城北用大炮轟擊,步騎從南面猛攻,並斷絕城內水源。激戰數天,斃托爾佈津以下百餘人。餘敵死守待援。清軍於城南、北、東三面掘壕築壘,於城西河面駐泊戰船,斷敵外援,實行長久圍困。沙俄軍逐漸彈盡糧絕,戰死病死者很多,最後僅剩66人。在此期間,清廷多次致函譴責沙俄侵略行徑。九月,沙俄政府被迫同意談判。次年,清軍撤圍,雅克薩之戰結束。

  此戰,清廷以武力為後盾,政治、外交相配合,水陸軍協同,先掃外圍,致沙俄軍困守孤城,被迫投降。戰後,中俄雙方簽訂瞭《尼佈楚條約》,從法律上確定瞭中俄東段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