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物質運動在時間和空間上辯證性質的一對哲學範疇。有限指有條件的、在空間和時間上都有一定限度的、有始有終的。無限指無條件的、在空間和時間上都沒有限制、無始無終的。

  古希臘哲學傢阿那克西曼德認為“無限”是沒有質的,因而也是沒有界限的東西。畢達哥拉斯學派把有限和無限作為他們的10對對立範疇之一而提出來。亞裏斯多德認識到時間的本性是無限的,量是無限可可分的,生滅是無窮盡的,人的思想史是不能設想任何窮盡的。I.康德從二律背反的關系中得出世界在時間和空間上是無限的思想。G.W.F.黑格爾系統區分瞭惡無限性和真無限性兩種概念,他認為惡無限性在質上與有限對立,與有限沒有聯系,有限是此岸,無限在彼岸,無限在有限之上、在有限之外,同時有限物自身質的規定中的否定本性決定瞭有限物必然發展為無限物。辯證唯物主義認為,有限和無限是物質世界中存在的客觀矛盾,是物質的運動在時間和空間上表現出的辯證聯系。因此,有限和無限的關系是辯證的,是對立的統一。①無限由有限構成,無限不能脫離有限而獨立存在。有限並不存在於無限之外,它是構成無限的環節、部分和因素。②有限包含著無限,有限體現著無限。有限事物的發展變化,它們生生滅滅的無窮鏈條,本身就是物質無限性的表現形式。同有限不能脫離無限一樣,無限也不能脫離有限。③有限與無限的辯證統一,表現在任何一個物質客體中。④有限與無限既是相對的又是絕對的,在認識上它表現為人類思維的非至上性和至上性的辯證統一。

  有限和無限的辯證原理對於人們的認識活動和實踐活動有重要指導意義。人們是通過有限認識去把握無限的,各門科學就是通過有限的、相對的各種事物和現象,逐步地揭示出物質世界中無限的、絕對的東西,在廣度和深度上逐步地去把握無限物質世界的本質和規律性。如果片面地強調人的認識的有限性,就會把無限和有限形而上學地割裂開來,從而導致不可知論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