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工會的全國性聯合組織。成立於1868年。1881年成立議會委員會作為其常設機構,主要目的是遊說議會議員,使之通過有利於英國工會的立法。1889年前,該組織的成員多為熟練工人。1889年後開始接收非熟練工人工會(“新工會”)作為它的分支機搆,從而擴大瞭工會組織的群眾基礎,英國職工大會也成為唯一的全國性的工會中心。1900年,在職工大會的幫助下,成立瞭勞工代表委員會。1906年,勞工代表委員會改名為工黨。此後,英國職工大會一直與工工黨保持著特殊關系,是工黨的後盾。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英國職工大會的組織形式發生瞭變化,總委員會代替瞭議會委員會,目的是使之能更好地代表英國工人運動的不同行業。總委員會成立後,註意解決工會內部爭端,協調工會和雇主的關系,在英國1926年總罷工時,先是組織動員全國工會參加罷工,然後又決定與政府妥協。在E.貝文等人的領導下,20世紀30~40年代成為勞工與政府談判的代言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積極參加英國工業管理。直到1979年撒切爾夫人上臺執政前,職工大會一直同政府、企業合作制定經濟政策。此後,撒切爾政府實行限制工會的政策,職工大會受保守黨政府排斥,影響力削弱,其成員在1979~1989年期間減少瞭1/3。90年代工黨執政後,恢復與政府的合作,成員也有所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