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生隱球菌所致感染病變。可使正常人致病,但更好發於細胞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主要侵犯中樞神經系統(CNS)和肺臟,亦可感染皮膚、黏膜、骨骼及肝臟等組織。中樞神經系統隱球菌病臨床最常見,表現為慢性或亞急性過程,可分為腦膜炎型,感染主要侵犯腦膜,表現為腦膜刺激征;腦膜腦炎型,除腦膜受累外,尚有腦實質受累;肉芽腫型較少見。肺隱球菌病可能為隱球菌病的最早表現,可有咳嗽、咯痰、胸痛、體重減輕和發熱,此病可治癒而不留留疤痕;或被纖維組織包圍,形成肺隱球菌球;亦可血行播散引起中樞神經系統或全身各系統感染。皮膚隱球菌病常局限於頭部,也可累及軀幹或四肢,皮損可呈丘疹、斑片、膿皰、痤瘡樣、潰瘍、軟疣樣改變、結節(見皮膚病)、膿腫或肉芽腫等。播散性隱球菌病可波及骨、眼、腎上腺、心臟、肝和脾,少數發生隱球菌敗血癥。治療包括抗真菌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及基礎疾病治療。對於中樞神經系統隱球菌病的抗真菌治療,目前提倡分急性期治療、鞏固期治療和維持治療三個階段,急性期治療為兩性黴素B和5–氟胞嘧啶聯合治療2周;鞏固期治療為氟康唑或伊曲康唑治療8~10周;維持治療口服氟康唑、伊曲康唑或特比萘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