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細胞內特異地吸收藍光(400~500納米,BL)和近紫外光(340~400納米,UV–A)的一類光敏受體。廣泛分佈於從低等植物(隱花植物)如真菌、藻類、蕨類到各種高等植物中。其功能是接受BL/UV–A的信號調節植物的分化、生長和發育,使其更好地適應外界環境。如隱花色素能調節真菌類的水生鐮刀黴(Fusarinm agraeductuum)菌絲體內類胡蘿蔔素的合成、鏈孢黴(Neurosspora)分生孢子分化的晝夜節律、木黴(Tricoderma)分生孢子的分化、藻類糖海帶(Leminaria saccharina)雌配子體卵的誘導發生、萱藻(Scytosiphon lomentaria)直立原植體的形成、蕨類植物綿馬(Dryopteris filix-mas)和鐵線蕨(Adiantum capillus-veneris)的原絲體朝橫向展寬的原葉體的分化和生長。在高等植物中隱花色素吸收BL/UV–A,活化後可抑制幼苗生長,促使子葉擴展生長和誘發花青素的生物合成。此外,它還參與調節長日照植物擬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的開花時間。

  各種隱花色素調控的反應具有共同的作用光譜,其特征是在藍光區有三個峰或肩(在450、420和480納米左右),在近紫外光區有一個峰(在370~380納米),大於500納米波長的光是無效的,這也是通常用以判斷隱花色素介導的BL/UV–A反應的一種實驗性方法。

  早期人們對隱花植物中BL和UV–A反應和BL/UV–A受體的化學本質認識並不清楚,直至1979年才提出隱花色素一詞,一直沿用至今。第一個隱花色素的鑒定是1993年用分子生物學方法分析擬南芥對BL不敏感的突變體hy4的特異基因時完成的。鑒定報告指出這個植物藍光受體CRY1基因編碼是由681個氨基酸組成的多肽,其分子量為75 800,它的N端區域與微生物DNA修復酶(即DNA光裂合酶)有超過30%的同源性。分析大腸桿菌或昆蟲細胞表達擬南芥CRY1 cDNA的純化蛋白的結果表明,cry1以非共價鍵和黃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相連結。cry1的第2個發色團可能是蝶呤基,它們都是吸收BL/UV–A的發色團。以CRY1 cDNA作雜交探針從擬南芥的cDNA庫中分離出第2個隱花色素基因CRY2。從番茄植株中分離出的CRY1與擬南芥的CRY1有78%的同源性。

  以轉基因技術過量表達CRY1或CRY2,或分別轉入它們的反義基因,發現cry1的功能主要是調節幼苗的去黃化過程(抑制下胚軸生長和子葉張開)和晝夜節律鐘;cry2也參與調節去黃化,但它主要在弱BL下發揮作用,cry2的主要功能之一是調節植物的開花時間。擬南芥的CRY2缺失突變體在長日照下開花變遲,超量表達CRY2的轉基因擬南芥在短日照下提早開花,說明無論是CRY2的減少還是增多都會降低擬南芥對光周期誘導的敏感性。

  由於植物中隱花色素研究的帶動,在動物中也相繼發現瞭吸收BL的隱花色素。如果蠅含有一種隱花色素,人和老鼠分別都含有兩種隱花色素,它們都是相似的黃素蛋白。

  新的研究揭示,cry2是一種定位在細胞核內的蛋白,它的C端結構域含有核定位信號。與CRY1不同的是,CRY2的表達受BL抑制,黃化苗接受BL後,cry2蛋白濃度迅速減少。但並未檢測到CRY2–mRNA有變化,實驗表明BL可觸發cry2蛋白的降解。在黑暗中cry2處於未磷酸化、無活性和穩定的狀態,它吸收BL後自身即磷酸化,並啟動光形態建成反應。有關信號轉導的研究還指出,CRY1的C端結構域和COP1蛋白(光形態建成的負調控因子)之間彼此直接相互作用;另一個Ca2+結合蛋白SUB1則在光下通過抑制HY5蛋白(光形態建成的正調控轉錄因子)的積累來調節隱花色素和光敏色素的協同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