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比亞詩人、作傢。生於考卡省卡利城一個富商兼莊園主傢庭,卒於伊瓦格。童年在考卡河谷被稱為“天堂”的莊園中度過。在波哥大讀完中學,因父親經商失利,被迫輟學從軍。後務農、經商,當過新聞記者、教員和議員,並在政界和外交界供職。一生坎坷,備受挫折。他是波哥大頗有影響的文學團體“馬塞克”的重要成員。1864年第一部作品《詩集》由該文學團體出版,作者以清新流暢的筆調描述童年時在考卡河谷的印象和感受。1867年出版《瑪麗婭》,為19世紀拉丁美美洲感傷浪漫主義的代表作,受到雨果、拉馬丁、拜倫及司各特等歐洲浪漫主義大師的影響,在拉丁美洲風行一時,重版數十次,被譯成多種文字。它以濃重的感傷筆調,描寫一對青年男女熱烈而純真的愛情,是一部半自傳體小說,以第一人稱寫成,講述主人公埃弗拉因與自幼喪母的表妹瑪麗婭的愛情悲劇。作者抒發瞭對理想世界的向往和熱烈的追求,表現瞭歐洲浪漫主義小說理想主義的傾向。作品具有濃鬱的拉丁美洲情調,並運用象征的手法,語言純樸,自然景物的描寫色彩鮮麗,被稱為“美洲之詩”,已被譯為中文。他還寫過近百首詩,明顯地受拜倫、雪萊、雨果、拉馬丁、繆塞等浪漫主義作傢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