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賈希利葉時期7篇(一說10篇)長詩的總稱。為那個時代著名詩人的代表作。阿拉伯語稱作“穆阿萊葛特”。它集中地反映瞭阿拉伯詩歌創作乃至文學創作的主要成就,是早期阿拉伯詩苑裏的一枝奇葩,在阿拉伯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賈希利葉時期的阿拉伯文學,來源於這個時期的民間口頭文學。詩歌出現較早,約在伊斯蘭教出現之前的150~200年的詩歌,是迄今為止人們所知道的阿拉伯最早的詩歌。它是這個時期文學創作的主主要形式。

  阿拉伯人是愛好詩歌的民族。在伊斯蘭教產生以前,他們每年在麥加舉行集市,各部落人民前來進行貿易;各部落的詩人也來朗誦他們的詩歌,並進行比賽,由公認的詩人替他們評定。當選的詩歌用金水寫在細麻佈上,懸掛在“克爾白”天房的帷幕上。流傳下來的“懸詩”(原意為“被懸掛的”)也稱“描金詩集”(“穆宰赫巴特”),阿拉伯人極其珍視。7篇(或作10篇)“懸詩”中有4個詩人是一致公認的:烏姆魯勒·蓋斯塔拉法·本·阿卜德祖海爾·本·艾比·蘇勒瑪安塔拉。古詩註釋傢、學者曹紮尼和臺卜雷齊一致同意的有阿慕魯·本·庫勒蘇姆、哈雷斯·本·希裡宰和萊比德·本·賴比阿。臺卜雷齊、格爾施和伊本·赫勒敦3個學者把納比額·祖卜雅尼和大艾阿沙列入懸詩詩人,但在選錄這兩個詩人的詩作方面意見不一。此外,臺卜雷齊把阿比德·本·艾卜賴斯作為懸詩詩人,而伊本·赫勒敦把阿勒蓋邁·法哈勒算作懸詩詩人。

  歷來公認這些詩歌是8世紀初期古詩收集傢哈馬德·拉維葉搜集的。

  7位詩人中最有名的要數蓋斯和安塔拉。蓋斯是伊斯蘭以前時期的“詩人之首”。安塔拉不僅是著名詩人,也是一個高超的騎士,後世流傳很多有關他的傳奇故事。

  懸詩是阿拉伯賈希利葉時期詩歌的精華,內容和形式都已成熟、完整。作品常以詩人站在遺址前追憶情人遠行開始,描述風雨雷電、駱駝羚羊,歌頌遊牧人的高尚品格,宣揚阿拉伯人的生活哲學及其崇高理想。懸詩是工整的格律詩,要求通篇押韻合轍,它對後世詩歌發展的影響很大,它的韻律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