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棧橋式懸壁寺廟建築。位於山西省渾源縣翠屏山峭壁間。始建於北魏末(約6世紀),金代重修,後歸列恒嶽廟宇範疇,明清予以重建。1982年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寺建於西崖峭壁上,面對恒山,自南向北依壁一字排開,漸次增高(見圖)。在陡崖上插樁為基,樓閣懸空,氣勢險峻。現存大小殿閣13座,銅鑄、鐵鑄、泥塑、石雕造像80餘尊。寺宇佈局緊湊。入山門為韋馱殿,北行是寺內庭院,鐘鼓二樓對峙,正面是佛殿。上層為三佛殿、太太乙殿、關帝殿,內奉脫紗三身佛和太乙真人、關聖帝君等。

  佛殿後部兩隅築單簷歇山式地藏殿,西北隅有九脊頂大悲殿,奉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寺北隅有高閣兩座,其間有棧道相通,登閣俯視,如臨深淵,谷底仰視,棧道若虹,棧道間有石佛像三龕。閣為三層歇山頂,懸空插梁,下施倚柱,為懸空寺主體建築。閣三層分稱三殿,南閣為純陽宮、三官殿、雷音殿,北閣為五佛殿、三大士殿、三教殿,殿中均有塑像。三教殿為全寺最高建築,殿內供奉孔子、老子和釋迦牟尼塑像。懸空寺於1974年成立文物保管所,1975年以來修繕殿閣建築,加固懸崖危石,已成為旅遊勝地。

建在峭壁上的懸空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