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北宋詩人。字師川。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徐禧子、黃庭堅外甥。以其父死於西夏戰事,元豐末授通直郎。靖康中,金人扶張邦昌稱帝,遂棄官。建炎間,起為右諫議大夫。紹興二年(1132),賜進士出身,兼侍讀,後遷翰林學士、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權參知政事。因論事與趙鼎不合去職,後起知信州,卒於任上。徐俯早年以詩名,與韓駒、三洪、呂本中等人交遊唱和,入江西詩派。晚年欲擺脫江西詩派風格的羈絆,不求雕琢而務造平平淡(孫覿《與曾端伯書》),對苦詠詩風頗有微辭,以為“切不可閉門合目,作鐫空妄實之想”(《獨醒雜志》卷四),提倡學習《文選》、古詩(《艇齋詩話》)。其詩歌佳句迭見,如“春雨斷橋人不渡,小舟撐出柳陰來”(《春日遊湖上》)、“一百五日寒食雨,二十四番花信風”(《花信風》),甚為時人激賞,後者甚至傳入金國。又擅長賦詞,王灼謂“詞佳處如其詩”(《碧雞漫志》卷二)。著有《東湖集》3卷,已佚,僅《兩宋名賢小集》收有《東湖居士集》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