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學的分支學科。研究微生物、動物和植物的整體及其組成部分的外形和結構的科學。

  形態學的知識是醫學和植物病理學的重要基礎,同研究功能的生理學相聯繫。隨著顯微鏡技術以及其他相關技術的發展,形態學的研究已從傳統的宏觀水準發展到分子研究的水準。

  研究內容 早期的形態學隻是局限在對生物,包括人類自身的表面形態的描述分類研究。隨著人類的進步及科學技術術的發展,尤其是顯微技術的出現,人類逐漸將形態學的宏觀觀察比較研究發展到對生物的微觀組織的觀察研究。由此,形態學發展到今天,已從中分離出瞭組織學、細胞學、解剖學和胚胎學等生物學領域中的重要分支學科。這些分支學科也構成瞭形態學的研究內容。

  生物的形態可分為同源結構和同功能。前者如魚鰭、鳥翼和人臂,它們的結構和發育模式相同,反映瞭相同的遺傳本質和生物之間的進化關系;後者如蟲翅和鳥翼,但這些結構僅僅在功能上相同、表面形態相似而已。此外,在動物形態上又可按對稱關系分為:球形對稱、輻射對稱、兩側對稱、非對稱。

  動植物分為單細胞和多細胞。多細胞動物還可分為雙胚層和三胚層的。如按體腔分,動物又可分兩種類型。如刺胞動物隻具一個腔和一個口,但高等動物則為“管套管”的結構,即內管為消化道,兩端分別開口於口和肛門,而內外管之間還有個腔。環節、甲殼和脊椎動物的身體都分節,但高等動物的分節不明顯且頭端發達。此外,還有些結構為某些門類動物所特有,如刺細胞隻見於刺胞動物,水管系統隻見於棘皮動物。

  對植物來說,其配子世代和孢子世代的相對長短及其具體特征是植物分類的重要標志。

  解剖學一詞常同形態學同義,但從形態學講,解剖學常指對生物大體結構的研究,並且通過比較研究(比較解剖學)各門類生物之間的異同,以追溯生物的進化途徑。例如,在哺乳動物和魚類、爬行動物中都有具有流線體形和具有鰭的種類,這是不同種類的動物為瞭適應各自生存環境的結果,即趨同進化。此外還有趨異進化,如熊、狗同海獅、海豹等種類相近,但它們卻棲居不同的環境。比較解剖學還發現基因突變導致瞭動物器官的退化,生存環境的改變也可導致動物的某些結構不再需要,例如人類的闌尾和尾椎等。

  組織學是研究各種生物特化的細胞群的結構以及排列形式。動物組織可分為:①上皮組織。即覆蓋其他組織結構且具有保護、吸收、分泌和感覺等功能的組織。②結締組織。即骨骼、韌帶、纖維結締組織以及其他支持和連接作用的組織。③肌肉組織,即起到生物整體和臟器運動機制的組織。④神經組織。⑤生殖組織。⑥血液。植物組織一般分為:分生組織、保護組織、基本組織和輸送組織。

  細胞學是研究細胞結構及生理機制的學科細胞核中的基因控制具體蛋白質的合成從而調節細胞的各種性狀的發展,其中核仁參與RNA的合成。而核旁的中心粒與細胞分裂有關。細胞質中的線粒體負責食物氧化產生能量等一系列反應。葉綠體是進行光合作用的重要組織。核糖體則負責合成蛋白。

  胚胎學是研究胚胎發育機制及過程。動物發育始自受精卵分裂,然後經囊胚、原腸胚等期而發育成形。植物則存在雙受精過程,除受精卵分裂外,還形成一個負責營養的三倍體的胚乳組織。

  形態學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化學方法和顯微技術。前者有助於瞭解各種化學成分在細胞中的具體位置,如糖原、蛋白質、各種酶以及DNA等;後者是有助於深入探索細胞的細微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