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編大型古籍叢書,系清代《四庫全書》的續編,顧廷龍傅璿琮主編。200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精裝1 800冊。成書於清代乾隆四十六年十二月(1782年1月)的《四庫全書》,具有保存和整理乾隆中葉以前歷代文獻的作用,但出於政治上、學術上的偏見和遺漏,有些應收入的著作未被入編,甚至遭禁毀;所輯著作中凡被認為不利於清朝統治的內容,又妄加竄改或刪除。自清嘉慶初年以來,不斷有學者呼籲續編此套叢書,迄未實現現。1981年9月,中共中央發出《關於整理我國古籍的指示》,中國出版界和圖書館界根據該文件精神,用10年時間對全國存世古籍進行瞭普查,為續編《四庫全書》創造瞭有利條件。1994年,以宋木文為主任,由資深學者組成本書編委會,先後有100多位專傢參與該書的選目工作,陸續尋訪國內外圖書館、藏書傢115處,查閱圖書1.5萬種,補配底本殘頁1.2萬頁,歷時8年完成編纂出版工作。

《續修四庫全書》封面

  《續修四庫全書》共收1911年辛亥革命以前的中國歷代古籍5 213種,較《四庫全書》收書種數(3 462種)增加51%。其中:屬於補選書2 443種,約占47%,主要是被《四庫全書》遺漏、擯棄、禁毀之書以及列入《四庫全書》存目而確有學術價值之書;屬於續選書2 770種,約占53%,主要是清乾隆中期以來的乾嘉學派著作和晚清時期的新學著作。本書並非簡單意義上的材料匯編,而是一次學術上的繼承和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