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智人化石。1973、1974~1975年發現於中國山西陽高縣許傢窯村和河北陽原縣侯傢窯村之間。地質時代為晚更新世初,據鈾系法斷代距今約10萬年。出土化石近20件,包括較完整的頂骨3件、枕骨2件、附著部分牙齒的左上頜骨1件,還有一些單獨的牙齒以及頂骨和其他骨骼的殘片,分別屬於10多個不同的個體。頭骨相當厚,達到瞭北京猿人的平均值。頂骨腦面動脈溝後枝比前枝長。枕骨圓枕(圖1),不如北京猿人的那麼突出。枕外隆凸點和枕內隆凸點之間的距離比北京猿人短。大腦窩比小小腦窩大,但不及北京猿人的明顯。上頜骨粗壯,外壁不平,前鼻棘清楚,吻部前傾程度中等,硬腭較低。下頜枝低而寬,牙齒粗大,上門齒呈鏟形,齒冠嚼面紋理復雜,有的牙齒顯現氟性斑釉。文化以石制品和骨、角器為代表。角器(圖2)是挖掘工具,其中有羚羊角。已發現石制品1.4萬餘件,包括石核、石片和石器,其中石器約占20%。石器類型多樣(圖3),有各種形式的刮削器、尖狀器、雕刻器、石鉆、砍斫器、石球等,除石球外,一般器形都較小。刮削器和石球的數量占絕對優勢,前者約占石器總數的55%,後者為36%左右。已發現石球1 079個,數量之多,不論是在中國還是在世界上都是少見的。伴生動物群包括華北晚更新世許多常見種類,如諾氏古菱齒象、河套大角鹿、普氏野馬、披毛犀等。有些動物個體曾患過氟骨癥

圖1 許傢窯人枕骨化石(後面觀)

圖2 許傢窯人用的角器

圖3 許傢窯人用的石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