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本科稻屬中的野生種。多為多年生草本。野生稻的種類很多,自生於亞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的熱帶和亞熱帶的沼澤地或河流盆地。早在2 000多年前的中國多種古籍中就有“野稻自生”等的記載。野生稻廣泛分佈於中國華南地區,東起中國臺灣省桃園縣,西至雲南省盈江縣,北達江西省東鄉縣,南到海南省三亞市。形態與栽培稻,特別與秈稻無大差別,隻是分蘗散生、穗粒稀疏、不實粒多和易落粒。根據丁穎的研究,中國野生稻迄今發現有橫臥、、散生、直立等三個類型,即普通野生稻(O.rufipogon)、疣粒野生稻(O.Meyeriana)、藥用野生稻(O.officinalis)。普通野生稻也稱栽培稻的野生型,分佈於廣州附近和華南其他地區;能在淹水較深的沼澤地自然生長,多有橫臥於水中的匍匐莖,莖稈散生,花粉發育多不完全,結實少且易落粒;由各節發根分蘗成宿根性的多年生類型,其形態與栽培稻很接近,且易與秈稻雜交結實,故可認為是亞洲栽培稻的直接祖先。疣粒野生稻為陸生的宿根性植物,有地下莖,谷殼面有不規則的疣粒突起;發現於臺灣省和海南省三亞市的南山嶺下及小抱扛山道。藥用野生稻葉片短大,穗梗特長(有的長達83厘米),也有地下莖,為山谷濕潤地方生長的宿根性植物。除瞭原始野生種外,還存在不少接近於栽培種的中間類型。如野敗(花粉敗育的野生稻)型、野無(無花粉的野生稻)型等都是水稻雜種優勢利用上的寶貴種質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