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詩人。生於斯摩棱斯克州,卒於莫斯科。出身於貧苦農民傢庭。唯讀過6年書,對十月革命前俄羅斯農民的貧困有切身的體會和感受。1914年,他的第一首詩《士兵的請求》引起俄羅斯文學界的重視。1918年加入俄國共產黨(佈)。1921年,詩集《沿著時代的階梯》、《飛躍》、《四萬萬》相繼出版。1924年發表《牧人的幫手》、《故鄉》等詩。這些詩主要反映農村社會主義改造,農民的文化生活和思想覺悟的提高。詩集《稻草中的電線》(1927)受到M.高爾基的高度贊揚。此後出版的詩集有《外省》(1930)、《種地的能手》(1931)、《四個願望》(1936)、《詩與歌》(1944)、《祖國之歌》(1945)等,仍然是農村題材,塑造瞭農村社會主義新人的形象。衛國戰爭時期,他的許多膾炙人口的抒情詩被作曲傢譜成歌曲,廣為傳唱。他的作品繼承瞭N.A.涅克拉索夫的詩歌傳統,開創瞭反映蘇維埃時代農村生活和農民內心世界的抒情詩的新階段。1943年,創作瞭一系列歌頌衛國戰爭中前後方人民英雄主義精神的抒情詩,如《有誰知道他》、《卡秋莎》、《送別》等,獲斯大林獎金。1949年因出版以保衛和平、建設共產主義為題材的抒情詩集《詩與歌》再次獲斯大林獎金。1969年完成自傳《在葉爾尼亞土地上》。晚年曾翻譯烏克蘭、白俄羅斯等民族的古典詩歌。1970年獲社會主義勞動英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