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機體內水平衡的神經生理過程。體內失去水分會引起機體複雜的生理變化,產生渴的感覺;恢復正常水平衡的要求,導致飲水行為。渴有兩種類型:滲壓渴和容量渴。飲水調節是對這兩類渴的調節。滲壓渴是由於組織間液相對於細胞內液的滲透壓上升,使細胞失水,最後引起渴的感覺。高滲透壓會刺激動脈感受器,引起下丘腦的滲透壓感受器失水。丘腦下部外側區被稱為飲水中樞,破壞此部位發生“不飲水”現象;電刺激此部位,則發生飲水過多現象;用用高滲溶液註入此部位可出現飲水行為,發現此部位有發出脈沖的神經元。容量渴是指由於血液體積減少而產生的渴感。一方面,血液體積減少使通向腎的血流減少,繼而引起腎素分泌,腎素將血漿中的血管緊張素原轉化為血管緊張素,血管緊張素作用於大腦的神經元引起渴感,並升高血壓,引發垂體分泌和腎上腺素分泌,抑制水的流失和腎對鈉離子的吸收;另一方面,血液體積減少引起心房迷走神經感受器的反應,作用於第三腦室周圍,產生渴感。對渴的實際感覺首先是在口腔裡,因為失水的最早效應就是口水分泌的減少。口咽腔的感覺神經纖維記錄瞭黏膜的幹燥,就會產生喝水的欲望。實際上,細胞內液和細胞外液的不足,也即滲壓渴和容量渴,最終都會引起口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