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用木制或金屬製作的雙橇滑板,在專設的冰雪線路上作高速度回轉、滑降的運動項目。在古代,人們把雪橇當作運輸工具。100多年前,在北歐的山區,人們利用自然雪場開展過雪橇競賽,後來發展成為近代的在人工冰道上的競賽(見冰橇運動)。雪橇種類很多,分無舵和有舵,單橇和寬橇,騎式和臥式,還有牽引、電動、風帆等各種雪橇。第 2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競賽時曾出現過“四輪滑車”,其後歷屆冬季奧運會隻採用無舵雪橇和有舵雪橇兩種進行競賽。

  無舵雪橇 又名運動雪橇單雪橇,競賽者乘坐(臥)在無舵雪橇上,在特制的冰道上通過身體姿勢的變換來操縱雪橇快速回轉滑降。其競賽項目分為男子單座、雙座和女子單座 3項。無舵雪橇規定為木制,底面滑板是金屬的,它的一對平行的滑板寬不得超過45厘米,滑板前翅部允許保持一定的彈性,以利於轉彎和操縱,但不得裝置操縱滑板的舵和制動器。雪橇的重量, 單座不得超過20千克,雙座不得超過22千克(圖1)。滑行路線以木料、水泥、石料等砌成凹弧形護墻,滑行面和護墻壁澆冰,以保證線路的光滑和安全。規則規定線路的平均坡度為4°~6°,全程中包括左右轉彎、急轉彎、 S形轉彎、連續轉彎和直道。線路長度:男子1 000米左右,女子 800米左右。比賽時,運動員坐在雪橇上,雙手可利用起點的助欄用力後推而起動。出發後,仰臥在雪橇上,用單手拉雪橇皮帶,利用身體的起臥以及肩部和腿的各種姿勢來操縱雪橇做轉彎或滑降動作。到達終點時,運動員必須坐在雪橇上,否則取消成績。單座比賽共滑行 4次(以 4次滑行的成績綜合計分,時間少者優勝),雙座比賽滑行兩次。國際無舵雪橇聯合會於1957年成立。1964年,在奧地利的因斯佈魯克召開的第9屆冬季奧運會上,無舵雪橇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

圖1 無舵雪橇

  有舵雪橇 集體乘坐金屬制雪橇,利用舵和方向盤及身體姿勢的配合,在規定的特制線路上完成各種轉彎和快速滑降的比賽項目。隻限男子參加,項目有雙人和4人兩項,又名“長雪橇”(圖2)。競賽用有舵雪橇後部有固定的一對平行滑板,前部是一對活的舵板,其上部與方向盤相接,雪橇尾下部有剎車用的制動器,雪橇前面裝有固定流線型罩,用以減少空氣的阻力和保證安全。雙人雪橇長2.7米,寬0.67米,包括人的體重總重不超過375千克。4人雪橇長3.80米,寬0.67米,包括人的體重總重不超過630千克,如果重量不足,可攜帶其他加重物。有舵雪橇的競賽滑道總長度不得少於1 500米,坡高4°~8°;在總線路中至少有15個彎道,每個彎道半徑至少20米。雙人有舵雪橇出發時,運動員各站在雪橇的左右兩側,聽到出發口令後推著雪橇跑步前進,起動後快速躍上座位,前面運動員負責掌舵,後邊運動員負責制動。4人座集體出發時,中間兩名運動員站在雪橇兩側負責推行,起動後躍上座位。滑行中坐在最前邊的運動員掌舵,坐在最後的1名運動員負責制動,4名運動員共同配合,利用身體的各種姿勢進行轉彎和滑行。比賽中,為瞭安全,運動員必須穿戴保護性頭盔和護身衣。有舵雪橇競賽速度快、操縱復雜,滑行中允許運動員下來推雪橇以改變方向,或者把脫滑的雪橇移回滑道。但是,到達終點時必須4名運動員都在座位上,否則成績無效。成績的計算與無舵雪橇相同。

圖2 有舵雪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