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作傢川端康成的代表作。1948年出版。1968年諾貝爾文學獎的獲獎作品。《雪國》的人物並不複雜,主要有島村、駒子和葉子。作品以雙線式的情節結構述說瞭島村這位已有妻室的男子,一年一度赴雪國與藝妓駒子幽聚。川端康成註重的,似乎並不是這種人物之間的現實關聯,他所表現的是超乎現實關係之上的特殊感覺與心理,並通過某種虛幻性的探究或追求,展現其特有的美學理想。他認定現實斷然是醜陋的,美在虛幻之中。但他同時又無法將二者徹底分離開來,因而時時處於一種無法解脫的矛盾之中中。最後隻好走向“空無”之中的禪悟,趨向絕對的主觀。《雪國》中的人物葉子顯然是象征性的,隻為強化“虛幻即美”的主觀認識。此外,《雪國》受日本傳統文學的影響,經常顯現出對於古典式傳統美感的偏好,例如對於自然風物的熱愛及細膩表現,在人與自然的對照關系中體現“自然的悲哀”等。《雪國》在展示人物的心理感覺時,時常運用新式的“意識流”手法或象征與暗示等,但從小說的人物描塑、作品結構和小說文體上看,顯然更多關聯或近似於日本的古典名作《源氏物語》等。《雪國》似乎又是一部沒有完結的小說,缺乏結構的完整性和故事的沖擊力,卻在一種平面式朦朦朧朧的人物形象與關系中,反復詠嘆瞭日本特有的男女情懷或文化意境,更在一種裊如輕煙的哀愁之中,烘托瞭日本式的傳統美感與感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