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詩話著作。梁啟超著。戊戌政變後梁啟超逃亡日本,於1902年初至1907年冬創辦《新民叢報》半月刊於橫濱,共出96期。《飲冰室詩話》連載於該刊第4~95期,偶有間斷,計204條。1910年上海書局石印單行本,僅輯錄至1905年底的第72期,174條。1905年以後兩年尚有15期,連載30條,皆未輯入。1959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北京)出版標點本,亦174條。1982年,張海珊輯各本未收之30條為《飲冰室詩話拾遺》,刊於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第7輯。

  《飲冰室詩話》不同於前代詩話,著者主旨並非談論詩藝,而是鼓吹詩界革命,進一步闡發其理論主張。詩話主要摘錄、評介黃遵憲、譚嗣同等師友詩作,共論及同時代詩人80餘位。

  梁啟超在《夏威夷遊記》中已提出新意境、新語句、古風格“三者具備”的詩界革命綱領。《飲冰室詩話》主要圍繞這一基本主張展開,而首重“新意境”,推崇黃遵憲“獨辟境界”,“能熔鑄新理想以入舊風格”。書中通過評論具體作品,豐富瞭“新意境”的內涵。首先是抒寫新的社會理想,激發愛國民族精神。其次是化入科學知識,傳播新的學理。高度評價黃遵憲歌詠輪船、火車、電報、照相和東西半球之晝夜相反的《今別離》 4章。其三是表現新的人格情操。康有為《己醜出都》表現瞭憂國情懷和豪邁氣概,《詩話》謂“南海人格,於此可見”。

  《詩話》總結他和譚嗣同、夏曾佑嘗試“新學之詩”濫用新名詞的教訓,認為重要的是精神,而不是形式,他雖仍主張用新名詞,但要求用得恰切自如,且更加強調“新意境”。對“新語句”的強調還包括通俗化。贊揚丘逢甲:“以民間流行最俗最不經之語入詩,而能雅馴溫厚乃爾,得不謂詩界革命一巨子耶?”《詩話》提倡詩歌與近代音樂結合,創作新歌詞。這類新歌詞形式自由,句數不定,長短不一,語言近俗而不失莊雅,雖用新詞而明暢易解。對黃遵憲《軍歌》尤為贊賞,譽為“詩界革命之能事至斯而極”。《詩話》強調古風格,但也批評“薄今愛古”的傾向。《詩話》所提詩歌主張,闡論古代舊體詩如何適應新的時代要求而變革的問題,對詩界革命的發展起重要的指導和推動作用。但由於“豐於昵者”,所論以改良派詩人為多,限制瞭影響面的擴大。評價詩人詩作,也有過甚其辭之處。著者對西方詩歌和詩學瞭解尚少,藝術分析也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