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初期日本政府向歐美各國派出的大型使節團。目的是為修改與西方列強簽訂的不平等條約進行預備性談判,同時考察西方資本主義國傢的制度。使節團以右大臣巖倉具視為特命全權大使,木戶孝允、大久保利通、伊藤博文、山口尚芳為副使,隨員包括政府各部門的主要官員,共48人。另有50多名留學生隨行。使節團於1871年12月從橫濱出發,曆訪美、英、法、比、荷、德、俄、丹麥、瑞典、意、奧、瑞士12國。訪問伊始,日本要求修改條約的企圖就遭到美、英等國拒絕。。此後使節團便集中力量考察各國政治、外交、法律、軍事、經濟、文化教育、風俗習尚等方面的情況,於1873年9月前後陸續回國。巖倉使節團的出訪,使明治政府得以實地接觸西方資本主義制度,認識到必須把發展資本主義經濟作為國策的核心加以全力推進,同時必須改革日本的政治體制,健全法制;移風易俗,改革教育,重視培養人才;隻有國力充實才能保證國傢的獨立。大久保利通於1874年向政府提出《關於殖產興業的建議書》,主張“殖產興業”,鼓勵人民在政府勸導下從事工農業生產以及商業和水陸運輸。木戶孝允回國後一再強調要辦好近代教育,為國傢培養各種專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