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啟蒙思想傢、翻譯傢,向西方尋求真理的代表人物之一。初名傳初,又名宗光。字幾道,又字又陵。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卒於福州。清同治五年(1866)入福建馬尾船廠附近的船政學堂(原名求是堂藝局)。清光緒三年(1877)作為清政府第一批留歐學生,被派往英國學習海軍。光緒五年學成歸國,曾任北洋水師學堂總教習、會辦、總辦等職。

  中日甲午戰爭以後,他感於時事,在天津《直報》上連續發表瞭《論世變之亟》、《原強》、《辟韓》、《救亡決論》等政論文章,呼籲變法。1897年與王修植、夏曾佑等在天津創辦《國聞報》。戊戌變法失敗後,曾任京師大學堂編譯局總辦、復旦公學校長、安慶高等學堂監督、京師大學堂總監等職。

  嚴復先後翻譯瞭T.H.赫胥黎的《天演論》、亞當·斯密的《原富》(即《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C.-L.de S.孟德斯鳩的《法意》J.S.密爾(舊譯穆勒)的《群己權界論》和《穆勒名學》、H.斯賓塞的《群學肄言》、甄克思的《社會通詮》等著作,全面介紹瞭西方自然科學和社會政治學知識,特別是達爾文的進化論學說。嚴復的著作後人編為《侯官嚴氏叢刻》、《嚴侯官先生全集》、《嚴幾道詩文鈔》等。

《天演論》(光緒二十四年石印本)

  嚴復通過翻譯赫胥黎的《天演論》闡發瞭自己的進化論思想。他有所舍取地介紹瞭達爾文、赫胥黎、斯賓塞等人的進化學說,使之與中國傳統的“變易”思想結合起來,形成瞭他的“天演哲學”。嚴復的進化論,已經超越瞭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的范疇,具有世界觀的意義。他認為進化是普遍的,無論是自然界還是人類社會的進化,都遵循“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原則。同時也註重人為的作用,反對斯賓塞“任天為治”的消極思想。嚴復的進化論思想對於鼓舞中國人民參加爭取民族解放的鬥爭具有積極的意義。

  嚴復在宣傳進化論的同時,也受到斯賓塞機械論的影響,用牛頓機械力學的原理解釋自然界進化的原因,認為宇宙萬物的進化根源於“質力相推”的法則。其進化思想隻講和平漸變,反對革命突變,而且把自然科學的進化規律直接應用於社會歷史領域,是不科學的。在認識論上,嚴復贊成J.洛克的“白板說”,反對孟子及陸王心學的“良知”、“良能”,過分強調感覺經驗,含有不可知論的成分。他還通過翻譯《穆勒名學》和《名學淺說》,將邏輯歸納法與演繹法介紹到中國。嚴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比較系統地介紹西方哲學、經濟學、社會政治學思想的翻譯傢,他提出“信、達、雅”的翻譯原則為後人公認。近現代許多著名革命傢都曾因讀他的著作而受到啟發。他把中國哲學建立在近代科學的基礎上,從此,中國近代哲學才真正擺脫瞭古代經學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