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於牙齒及牙齦的疼痛。口齒疾病常見癥狀之一。中醫學認為牙齒或牙周疾病產生的牙痛多由火熱之邪引起,有虛實之分。治以清熱降火為原則。牙痛可因風火毒邪侵犯,傷及牙體,邪聚不散;或胃火素盛,循經上擾牙床,傷及齦肉;或腎陰虧損,虛火上炎,灼爍牙齦所致。臨床常見證型有:①風熱牙痛。證見牙齒疼痛呈陣發性,遇風發作,患處得冷痛減、受熱則痛增,牙齦紅腫;全身或有發熱,惡寒,口渴,舌紅、苔白乾,脈浮數。治宜疏風清熱、解毒消腫,選薄荷連翹方加減。②<胃火牙痛。證見牙齒疼痛劇烈,牙齦紅腫較甚或出膿滲血、腫連腮頰,頭痛,口渴引飲,口氣臭穢,大便秘結,舌苔黃厚,脈象洪數。治宜清胃瀉熱、涼血止痛,選清胃散加減。若胃火上蒸、齒齦出血,宜清胃涼血,選用竹葉、鮮蘆根、西瓜翠衣、綠豆、絲瓜絡、薄荷、石膏、鮮地黃、金銀花等。③虛火牙痛。證見牙齒隱隱作痛或微痛,牙齦微紅微腫,久則齦肉萎縮、牙齒浮動、咬物無力,午後疼痛加重;全身可兼見腰膝酸疼,頭暈眼花,口幹不欲飲,舌質紅嫩、無濁苔,脈多細數。治宜滋陰益腎、降火止痛,方用知柏八味丸或左歸丸。

  針刺止痛療效頗著,取穴:合谷、下關、頰車、風池、太陽、內庭、太溪、行間、太沖、牙痛穴(位於掌面第3、4掌骨距掌橫紋1寸處),每次2~3穴,強刺激捻轉瀉法,每天1~2次;耳針取面頰、屏尖敏感壓痛點,捻轉後留針15~30分鐘,如需持續止痛可行耳針埋藏。

  由於進食及食物的刺激每能使牙痛增劇,因此對牙痛患者的護理要註意飲食方面的調節。飲食不宜過熱過涼,要富於營養並易於消化,最好進食流質或半流質。宜清淡食物,忌辛辣煎炒及過酸過甜。註意口腔衛生,每日最少早晚各刷牙一次,除去牙面和牙間隙中污垢及食物碎屑,保持牙齒潔凈,是防治牙疾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