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太平洋西部法國海外領地。地處南緯19°~23°、東經163°~168°之間,美拉尼西亞島群南端。西隔珊瑚海和塔斯曼海與澳大利亞大陸相望。東北與新赫佈裏底群島相鄰。面積18 575平方千米。人口25.63萬(2011),有美拉尼西亞人、歐洲人後裔以及瓦利斯群島人、波利尼西亞人、印尼人等。主要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官方語言為法語,當地居民使用美拉尼西亞語和波利尼西亞語。首府努美阿。

  由新喀裡多尼亞島和洛亞蒂群島等小島組成。其中新喀裡多尼亞島面積最大,約占全國面積的88%。呈西北—東南走向,長380千米,寬50千米。兩列平行山脈縱貫全島,最高峰帕涅山高1 628米。迪亞霍特河為島上最大的河流,長90千米。洛亞蒂群島是一群與新喀裡多尼亞島平行的小島,相距約100海裡。均屬熱帶海洋性氣候,常年暖熱多雨,年平均氣溫23℃左右。新喀裡多尼亞島東西兩岸雨量有較大差別,東岸平均年降水量為2 000毫米,西岸約1 000毫米。

新喀裡多尼亞首府努美阿風光

  最早的居民分別從巴佈亞和波利尼西亞移居而來。1768年法國人佈幹維爾到此。1774年英國航海傢J.庫克船長來到該群島,看見島上森林茂密,近似蘇格蘭景象,即在蘇格蘭古稱“喀裡多尼亞”之前冠以“新”字,取名新喀裡多尼亞。1853年為法國占領。1885年法國派出總督進行統治。1946年成為法國海外領地。1976年法國允許領地政府享有處理部分內部事務的自治權。20世紀80~90年代,新喀裡多尼亞獨立運動曾一度高漲。2003年法國議會通過憲法修正案,新喀裡多尼亞成為地位特殊的海外屬地。現設有3個省,共有54名省議員,並由他們組成領地議會。領地議會選舉政府首腦,任期5年,受法國總統任命的高級專員節制。主要政黨有共同未來黨(2004)、聯盟–人民運動聯盟(1977)、卡納克社會主義民族解放陣線(1984)、大洋洲聯盟(1989)等。

  采礦業為最重要的經濟部門。鎳礦儲量為世界的20%~25%,居世界第一位。鉻、鐵、銀等礦藏也很豐富。主要農產品有玉米、蔬菜、水果、椰子、咖啡、芋頭等。工業主要有食品、飲料加工和汽車配件、建材、塑料包裝、冶煉等。旅遊業較發達。鎳礦及其產品約占出口總值的90%,還出口水果、咖啡、牛肉及少量農畜產品等。進口食品、紡織品、燃料、機器、運輸工具等。主要貿易對象是法國、歐盟其他國傢和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日本等國。交通運輸以水路為主,主要港口是努美阿。有往來澳大利亞、新西蘭、瓦努阿圖、斐濟群島等地的定期航班。貨幣名稱為太平洋法郎。2007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約為36 376美元。2005年接受法國中央政府財政撥款1 057.35億太平洋法郎。

  對6~16歲兒童實行10年義務教育。學校分公立和教會兩種體制,均屬教育部管轄。法國政府資助公辦中級教育學校。報刊有《喀裡多尼亞新聞》和《喀裡多尼亞農業》等。廣播電臺和電視臺均用法語廣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