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佛教寺院。位於北京北海公園西北隅,是“極樂世界”的俗稱。建成於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當年是乾隆帝60歲生日,次年是他母親80歲生日,為此特在三海禦園的北岸闡福寺以西興建萬佛樓一組佛寺為祝壽紀念。極樂世界在萬佛樓南部,位於同一軸線上。這組建築的象徵性很強。總平面呈正方形,十字軸線對稱,東西南北各有一座琉璃牌坊,每座牌坊正對一座石橋,通向正中的重簷方殿。殿周圍繞水,四隅又各有一座方亭。殿內中心是一座表現西天極樂世界須彌山的大大型彩塑,上有佛、菩薩和八百羅漢,以及山形海浪(現已拆除)。這種十字軸線對稱,按井字形劃分,中心一個主體,四隅各附一個附屬建築的構圖形式,在佛教建築中最初見於印度佛陀迦耶大塔。據《西藏王統記》所敘同類樣式建築西藏桑鳶寺建寺的設計思想,是模仿須彌山,即佛經中描述的佛的駐地。另外,密宗中的曼荼羅本為法壇,其佈局體現佛國世界的模式,也采用這種構圖,後來演變成喇嘛教的金剛寶座。因此,凡是與須彌山、曼荼羅、金剛寶座涵義有關的建築,都采用瞭這種佈局,有時是塔群,有時是殿閣屋頂,有時是組群建築。極樂世界就是其中的一種,五座方形殿亭象征須彌山,周圍環水象征山外大海,殿內的泥塑更使它的涵義具體化。其藝術處理,中心建築體量高大,突出在北海西北角,與瓊島白塔遙相呼應,加強瞭空間環境的整體性。整組建築造型豐富,且有假山曲水點綴其間,在嚴肅中有趣味,豪華中有幽靜,符合皇傢園林中宗教建築特有的性格。

小西天琉璃牌坊、石橋